述评:麻醉学科相关名词的规范表述

时间:2025-02-05 12:10:5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述评】

在麻醉学教材、专著及期刊文稿的编审过程中,经常涉及一些与麻醉学科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名词,不能说大相径庭,但表述差异较大。为规范使用学科的相关名词,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的相关文件,对麻醉学科相关名词的规范表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1 学科的概念及分级

学科是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学科的门类和分级是教育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分类方式。

按照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的学科分类,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学科门类中又设置: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

教育部在医学门类中现今设有8个一级学科,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临床医学作为一级学科又设有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学等,在二级学科中根据学科的工作内涵与发展现状设置三级学科,如外科学中有泌尿外科、脑外科等,内科学中有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三级学科[1]。

2 麻醉学的概念图片

自19世纪40年代乙醚麻醉公开演示成功揭开近代麻醉学序幕,迄今已经历了17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麻醉学人的探索与历史的沉积,麻醉学在其自身的实践与发展过程中汲取并集中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多种边缘学科中有关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形成了麻醉学自身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① 具有不可取代的理论与技术体系;② 具有相对稳定的工作领域;③ 能组成相对独立规范的医、教、研功能单位。麻醉学以其自身特有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相对稳定的功能定位与工作任务以及相对统一的建设与管理规范,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顺理成章的。

参考相关文献并综合后,现对麻醉学的概念提出如下建议,以供讨论、修改使其完臻:现今麻醉学已超越原“麻醉”词义表达的范畴,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功能监控、重症监护治疗、疼痛诊疗、舒适化医疗及麻醉治疗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麻醉学界必须就此概念尽快达成共识,尽可能有个统一的、完整反映学科内涵的表述,这是学科趋向成熟的标志。

3 麻醉学科及其医、教、研相关名称图片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及国家卫健委的相关规定,麻醉学科的学名为“麻醉学(anesthesiology)”。学科及专业名称为“麻醉学科”及“麻醉学专业”,教学组织的名称为“麻醉学教研室”或“麻醉学系”或“麻醉学院”。科研及实验室名称为“麻醉学研究室”或“麻醉学研究所”,也可以按研究方向或领域命名,如“麻醉与脑功能研究室(所、实验室)”“麻醉与镇痛研究室(所、实验室)”等。

根据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麻醉学科在医院中的诊疗科目名称为麻醉科。国家卫健委对医院诊疗科目的设置有明确的规定,即医院中应设置一级诊疗科目(即一级临床科室),一级诊疗科目根据工作现状与发展需要分设二级诊疗科目。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在1994年发布的医疗机构名录,麻醉科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同是医院中的一级诊疗科目,在一级诊疗科目中再设置二级诊疗科目,如内科设有11个、外科设有9个二级诊疗科目[2]。但麻醉科的二级诊疗科目至今未能列入国家诊疗机构名录之中,从2008年始至今仍在继续共同努力,以使麻醉科的二级诊疗科目能尽快地得到设置,促进我国麻醉学科向名副其实的二级学科发展。

根据国家专科、专业目录及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相关规定,上述名称为国家各部委规范使用的法定名称,而名称的变更必须经论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并下文件确认。

4 围手术期医学图片

围手术期医学(perioperative medicine)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形成的,1981年正式列入美国Dolands医学词典,明确定义是一门研究手术患者从术前准备至术后主要治疗结束所进行的针对性的准备、诊断与治疗的科学[3]。围手术期医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跨越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由多学科组成的共同体。围手术期医学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包括外科学、内科学、麻醉学、重症医学、急救医学、护理学、影像医学、检验学、病理学等。外科(及所有的手术科室)是围手术期医学的主导学科,麻醉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围麻醉期(即麻醉前、中、后)的诊疗工作是围手术期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术”与“手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术”是方法、技艺的泛指,可以是技艺(如美术),也可以是武术、马术、医术等;“术”也可以是方法或策略,如战术、权术、仁术、算术等[4];因此,“术”不局限于医学。而“手术”是“医术”中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是指医师用医疗器械对患者身体进行切除、缝合等操作以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技巧[5]。因此国际的书籍与期刊均用“perioperative medicine”。现今国内同仁对“围术期”的认知已等同于“围手术期”,但作为规范的名称以及书籍、论文的撰写,省一个“手”字,把“手术”换成“术”易造成混淆,所以用“围术期医学”取代“围手术期医学”的称谓是不规范、不科学的,应予以纠正。

当今医学科学发展迅猛,麻醉科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展,除手术以外,部分“医术”需要麻醉科的深度介入,但要形成一个二级以上相对独立的新的学科群,不仅需要符合前述3个条件,更要组织论证,获得相关部门批准,从而列入国家医、教、研顶层设计,以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5 麻醉科更名问题图片

原国家卫生部〔89〕12号文件(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明确指出:“同意医院麻醉科由医技科室改为临床科室”“按二级学科的要求与标准,切实加强麻醉科的科学管理工作。”[6] 医院麻醉科面临升级(从三级学科到二级学科)与转型(从医技科室到临床科室)两大历史重任。当时曾一度热议“麻醉科”更名问题,迄今未能更名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对科室名称的要求是简明易懂、贴合学科的工作内涵,名称不宜太长、太复杂,如“小儿科”“神经内科”等。二是要求能朗朗上口,便于社会传颂。三是认为不要拘于名称,更要注重内涵。如内科的“内”、外科的“外”也不够确切,但内、外科迄今仍是名声响亮的大科。因此认为在无更科学,又更具特色鲜明、简明易颂的学科名称前,还是不改为好。四是更名需论证,专业名称要报教育部,医院诊疗科目要报国家卫健委批准,因为一旦更名,将涉及与“麻醉学”相关的医、教、研一系列名称都要改,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更名问题暂时搁置至今。纵观当今世界,境况大致相同,期望能集思广益,使麻醉科能有个更贴切的名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5,46(01):1- 2.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40618‑01182

上一篇: 5min掌握:全身 10 根常见神经的解...

下一篇: 天哪,玻尿酸丰唇后,嘴唇出现黑斑??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