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Orthop Surg Res: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腰椎矢状面及退行性改变的影响
时间:2025-02-01 12:09: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影响全球近20%的人口,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上升。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经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VBF),在受影响的患者中造成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些骨折,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会显著影响脊柱矢状面轮廓,可能会导致矢状面平衡的逐渐丧失。除了上述的VBFs外,骨折和其他脊柱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也有显著的共同发生。中轴骨骼的退行性改变通常是腰痛的根本原因,小关节关节炎影响超过一半的65岁以上的人。作为脊柱运动节段的组成部分,小关节和椎间盘同时发生退变,最终导致疼痛和受影响节段内的运动受限,并对邻近区域施加不适当的压力。骨质疏松性锥体骨折导致矢状面平衡丧失,可加剧整个脊柱运动节段的应变。因此,以前无症状的退行性改变经常暴露出椎体骨折发生后的临床表现。
腰椎矢状位对准在脊柱外科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证实,通过一系列手术干预,包括后凸成形术和椎体融合术,旨在纠正偏离生理对准。虽然对骨质疏松性锥体骨折和退行性脊柱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些骨折的进行性锥体对腰椎矢状面轮廓的影响。我们假设胸腰椎连接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行性锥体导致矢状面轮廓的丧失,这是由于骨折后侧腰椎前凸增加造成的。这可能导致这些节段先前无症状的退行性改变由于非生理性负荷而成为症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胸腰椎连接处骨折进行性锥体的背景下对腰椎和骨盆对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方法:本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分析2017 - 2022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的选择包括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重点是影像学记录的胸腰椎连接处骨质疏松性锥体骨折(TH11-L2)。记录和分析临床参数,同时利用IDS 7-PACS®系统(Sectra, Linköping,瑞典)进行侧位片评估。测量包括腰椎前凸、骨折后侧前凸、骨折椎体后凸和骶骨斜度。采用SPSS 27 (IBM, Armonk, USA)进行统计分析。
侧位x线片的典型测量。侧位x线片显示了以下脊柱参数的测量结果:腰椎全前凸(黑色)、骨折侧侧前凸(深灰色)、骨折椎体后凸(浅灰色)和骶骨斜度(白色)。
纳入患者椎体骨折水平的分布
进一步烧结前后腰椎全前凸、骨折尾侧前凸、骨折椎体后凸及骶骨坡度的比较
结果:3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女性73.3%,男性26.7%,平均年龄82.4岁。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性VBF进一步锥体后,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明显增加(p<0.0001),骨折后凸增加(p<0.0001)。总的腰椎前凸与骶骨斜率测量值保持不变(p=0.612和p=0.863)。
结论:胸腰椎连接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进行性锥体加重了下节段的前凸,可能加剧退行性改变和症状表现。因此,优先考虑预防进行性锥体和恢复矢状面平衡的干预措施对于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原始出处:
Christoph, Beyersdorf; Max, Prost; Melanie Elisabeth, Röckner;The influence of sintering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on the sagittal lumbar profile and degenerative changes.J Orthop Surg Res 2025 Jan 9;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