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Oral Health:上颌侧切牙内陷发生率及其对牙周支撑组织影响的CBCT分析
时间:2025-01-06 21:13: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牙凹突是牙齿发育过程中牙釉质器官或上皮根鞘过度增生并向牙乳头内折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的牙齿发育畸形。凹牙多发生在上颌侧切牙。常伴有预后不良,需多学科综合治疗,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其解剖形态复杂隐蔽,术语和分类标准不断更新,研究也受人种、样本量、诊断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故凹牙的发病率尚不清楚。自1897年Busch首次提出“dendene”一词以来,随着学者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凹牙的名称和分类标准也不断更新。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凹坑可分为冠状凹坑和根状凹坑两大类。冠状凹坑可采用Oehlers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而根状凹坑可采用Gu分类标准分为根状囊状凹坑和根状沟。
根据Oehlers对冠状牙内陷的分类,锥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上颌侧切牙中发现冠状牙内陷的发生率约为2.35% ~ 8.86%。与冠状牙槽相比,根状牙槽的分类后来被提出。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使用Gu的分类标准来描述内陷根状突。有限的研究表明上颌侧切牙根状牙凹的发生率可能在2.3% ~ 4.9%,而国内尚未有关于患者牙根状牙凹发生率的报道。
以往关于凹牙窝的文献多为病例报道,即通过改进诊断技术、使用显微镜、应用多种生物材料,尽量保留天然牙。临床观察显示凹牙常导致严重的牙髓和牙周感染。凹牙有天然的解剖缺陷,凹牙部位容易残留菌斑,但不易清洁。口腔内细菌可通过这一通道迅速膨胀感染牙周组织,牙根表面异常缺乏牙周组织再生的解剖学基础。因此,即使根管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伴随的牙周损伤也可能决定牙齿的预后。阐明凹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非常重要。然而,系统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报道极为缺乏目前,数字牙科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测量牙根表面积的方法。
三维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和高分辨率CT结合Amira或Mimics等三维重建软件,可以准确测量牙齿和牙槽骨的数据,彻底改变了软硬组织的测量方法,为临床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评估中国患者上颌侧切牙冠状牙内陷和根状牙内陷的发生率,然后选择单侧根状牙内陷的患者,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并比较内陷牙与对照牙的牙周韧带面积,探讨这种发育畸形对牙周支持组织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牙槽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方法:从锥束CT数据库中选取106例患者的上颌侧切牙212张图像。符合Oehlers冠状内陷分类标准的牙记为冠状内陷,具有根状囊状内陷或根状沟的牙记为根状齿状内陷。根状沟的复杂程度由顾的分类标准确定。冠状和根状凹坑均记录为凹坑。对15例单侧根状突内陷患者,测量患牙与同颌自然牙的牙周韧带面积并进行比较。
单侧上颌侧切牙内陷患者牙周韧带面积的测量。A、B,同一患者同一颌内凹牙(A)和对侧牙(B)的三维轴向图像;C、D,手工分离同一颌内凹牙(C)与对侧牙(D)牙周韧带区。绿色为内陷牙牙周韧带区,黄色为对照牙牙周韧带区;E & F,内陷牙(E)与对照牙(F)牙周膜分离后的三维口罩
上颌侧切牙冠状牙槽和根状牙槽的典型图像。A型ⅰ型神经根状突;B型为ⅱ型根状凹穴,凹穴止于根中;C - Gu型为根状牙槽内凹,附一根;D横切面和矢状面典型的欧勒斯冠状内陷图像。黄色箭头表示内阴部位
212个上颌侧切牙的牙槽内陷分布
31根状内陷上颌侧切牙的分布。左图为Gu分类的I、II、III型的比例,右图为根状沟的位置。DP,腭远端;MP,中腭;P,腭
上颌侧切牙内陷沟在两侧及性别间的分布(n=212)
顾氏III型多根牙的牙周内治疗。A,初始治疗后的瘘管表现;B,腭龈深红色;C,附加根;D,下骨袋深度8 mm;E,附加根切除;F,牙髓充填;G,附加根长9 mm,根管;H,术后5个月,瘘管消失;1、腭部PD为8 mm;J,内侧骨下缺损深度5 mm;K,根中切除后获得新骨;L;腭骨下缺损深度3 mm;M,骨移植和膜覆盖。N,牙周再生术后缝合;O,再生9个月后,内侧PD为5 mm;P;腭PD为3 mm;Q,原骨下缺损用新牙槽骨填充;R, apicectomy;年代;根尖切除术后缝合;牙周内治疗完成8个月后,牙周内侧PD为3mm;U, PD在腭部2 mm;V、22号牙初诊时根尖周片(V1)和CBCT (V2);W,放射学检查,根尖周片(W1)和CBCT (W2),在进一步根尖切除后5个月;X,牙周再生手术后立即涂根尖周膜;Y,根尖切除术前的根尖周膜;Z,牙周内手术完成后8个月。黄色箭头表示根切除后大量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