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 | 新辅助治疗新突破:吡咯替尼助力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
时间:2025-02-01 12:09: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15%至25%。HER2阳性乳腺癌因其侵袭性强、复发风险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随着HER2靶向治疗的引入,尤其是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的应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部分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不敏感,亟需新的治疗策略。新辅助治疗(即在手术前进行的治疗)已成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通过新辅助治疗,医生可以在手术前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HER2靶向药物,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吡咯替尼(Pyrotinib)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不可逆泛ErbB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然而,吡咯替尼在曲妥珠单抗不敏感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潜在益处尚不明确。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研究者们设计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反应适应性研究——NeoPaTHer试验,旨在评估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吡咯替尼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NeoPaTHer试验纳入了129名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首先接受两个周期的多西他赛、卡铂和曲妥珠单抗(TCbH)新辅助治疗。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早期治疗反应,根据RECIST 1.1标准,患者被分为MRI应答者(cohort A)和非应答者。非应答者进一步分为两组:一组继续接受四个周期的TCbH治疗(cohort B),另一组则在TCbH基础上加用吡咯替尼(cohort C)。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病理完全缓解率(tpCR,即ypT0/isN0),次要终点包括无病生存期(DFS)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MRI应答者(cohort A)的tpCR率为30.6%,而继续接受TCbH治疗的非应答者(cohort B)tpCR率仅为15.4%。相比之下,加用吡咯替尼的非应答者(cohort C)tpCR率显著提高至29.3%,接近MRI应答者的水平。
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cohort C与cohort A在达到tpCR的几率上无显著差异(OR = 1.04,95% CI: 0.40–2.70),表明加用吡咯替尼可以显著改善非应答者的治疗效果。
此外,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TP53和PIK3CA共突变的患者对初始TCbH治疗的早期部分缓解率较低(36.0% vs. 60.0%,P = 0.08),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对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不敏感。
安全性分析
在安全性方面,加用吡咯替尼的患者(cohort C)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58.5%)、红细胞减少(46.3%)和贫血(43.9%)。3-4级不良事件较为罕见,且未报告任何死亡事件。总体而言,吡咯替尼的加入并未显著增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
结论
NeoPaTHer试验表明,对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不敏感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加用吡咯替尼可以显著提高tpCR率,且安全性良好。这一发现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曲妥珠单抗不敏感的患者,吡咯替尼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此外,生物标志物分析提示,TP53和PIK3CA共突变的患者可能对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不敏感,这为未来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并探索更多预测吡咯替尼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总之,NeoPaTHer试验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吡咯替尼的加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原始出处
Wang, F., Wang, Y., Xiong, B. et al. Neoadjuvant pyrotinib and trastuzumab in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with no early response (NeoPaTHer):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response-adapted study.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10, 4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