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Public Health:我国学者揭示中国儿童肥胖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时间:2025-01-26 12:10: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在中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肥胖的患病率显著上升。中国目前是全球儿童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儿童肥胖不仅影响短期健康,还可能导致成年后慢性病的风险增加,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旨在回顾中国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其主要决定因素,并探讨可能的干预策略。特别关注学龄儿童,揭示肥胖的多层次决定因素,包括宏观社会文化因素、学校社区环境及家庭个体因素,以期为未来肥胖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系统回顾和综合分析现有的中国儿童肥胖流行病学数据,重点关注7至18岁儿童青少年群体的肥胖患病率和影响因素。采用的数据来源包括《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国国家营养调查等多项全国性健康调查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超过90%的中国学生人口。此外,研究还探讨了肥胖的多层次决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因素、饮食行为、学校和社区政策等。我们对不同地区、性别、城乡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关注了北方与东北地区肥胖率的偏高现象。数据表明,肥胖的性别差异明显,男孩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女孩。同时,城乡差异也表现出显著变化,城市与农村的肥胖率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发生反转。此外,研究还针对肥胖的健康后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短期和长期的健康风险,包括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呼吸睡眠障碍、骨折和心理健康问题等。
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从1985年到2019年,7至18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从0.1%增加至9.6%,增长了75.6倍。与此同时,中国国家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2002年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2.1%,到2016-2017年增至7.9%。这一变化反映了肥胖问题的加剧,且预计到2030年,儿童肥胖的患病率将达到15.1%,这将给中国的健康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在性别方面,2019年男孩的肥胖率为13.4%,女孩为7.3%,城乡差异也表现明显,城市和农村肥胖率分别为10.9%和6.6%。这种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还表明,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短期的代谢异常、呼吸系统问题和运动能力下降,以及长期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肥胖的儿童在学业表现上也存在差距,体重偏重的儿童在体育测试和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普遍较差。肥胖带来的社会负担包括因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预计到2025年,儿童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到210亿元人民币。以上数据清晰地表明,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儿童群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儿童肥胖的终生累积健康效应和潜在的干预益处
总之,中国儿童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对社会、经济和健康系统造成了显著压力。研究结果揭示了肥胖的多层次决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因素、学校政策和家庭生活方式等。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短期健康,还可能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教育机会。因此,制定适应中国国情的肥胖防控策略,尤其是在学龄儿童阶段进行有效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的政策应考虑到地区差异、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措施,以实现儿童肥胖问题的有效控制。
原始出处:
Determinants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4 Dec;9(12):e1105-e1114. doi: 10.1016/S2468-2667(24)00246-9. Epub 2024 Nov 20. PMID: 3957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