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哈尔滨医科大学团队揭示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造影阻塞性非直接病变的存在和程度的长期预后意义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5-02-03 12:08: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和血管造影梗阻性非罪魁祸首病变的患者具有复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的高风险。然而,仍然不清楚事件是由于狭窄的严重性还是由于潜在的高风险病变形态。
2025年1月3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Yu Bo团队在Circulation在线发表题为“Long-Term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Non-Culprit Lesion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It the Angiographic Stenosis Severity or the Underlying High-Risk Morpholog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造影阻塞性非直接病变的存在和程度的长期预后意义主要是由于它们与潜在的高危形态学相关,这增加了MACEs复发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AMI)继续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重大挑战,患者在AMI后仍面临复发不良心脏事件的巨大风险。之前的研究表明,经血管造影证实患有梗阻性非罪魁祸首病变的AMI患者面临未来不良事件的高风险, 为完全血运重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阻塞性狭窄的非直接病变的存在和范围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是由于狭窄本身或其与潜在的高风险斑块形态的相关性,从而增加了复发事件的风险。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哪种情况占了大部分风险。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检测薄帽纤维动脉粥样硬化(TCFA)的最可靠的血管内成像方式,薄帽纤维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定义高危斑块的主要形态学。鉴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弥散性,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严重程度以及非罪魁祸首病变的形态学和范围的重要信息将有助于使患者风险个体化,并在临床上指导最佳治疗策略。
梗阻性NCL和TCFA的分布,以及在病变水平分析中通过梗阻性病变和TCFA分层的NCL相关MACEs(图源自Circulation)
该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血管造影阻塞性非罪魁祸首病变的存在和数量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衍生的薄帽纤维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和数量相关。非罪魁祸首节段出现梗阻性狭窄或薄帽纤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和病变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并且随着梗阻性病变或薄帽纤维动脉粥样硬化的数量增加,风险逐步增加。在同时输入这两个特征的多变量模型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衍生的薄帽纤维动脉粥样化,而不是血管造影梗阻性狭窄(无论是单个还是多个)是患者水平结果的独立预测因子。病变水平的多变量分析也是如此。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罪魁祸首病变为阻塞性或非阻塞性的传统血管造影二分法基础上的风险评估是由潜在的高风险形态学决定的。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索使用血管内成像斑块形态学来识别高危病变或可能受益于强化二级预防治疗和血管重建的患者的作用。
参考消息: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