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小伙眼睛转眼球像卡壳,眼睛睁不开,以为是“春节复工综合征”,结果是这种罕见病作祟

时间:2025-02-07 12:10: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李涛(化名),26岁,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小伙,刚刚从春节假期回到工作岗位。由于长时间放松,他觉得自己可能得了“春节复工综合征”—眼睛疲劳,容易干涩,尤其是早晨醒来时,眼睛总是睁不开。李涛以为是过度休息和假期后复工的压力所致,便自行滴了些眼药水,稍微缓解了一些症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涛逐渐发现,自己眼睛的症状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严重了。他开始出现转动眼球时像“卡壳”一样的感觉,眼睛特别沉重,尤其是看向上方时,感觉眼球无法顺畅转动。偶尔,还伴有双影,视线模糊,让他感到很不安。李涛决定去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医生最终确诊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线粒体脑肌病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属线粒体脑肌病,临床罕见。发病机制与线粒体代谢过程中线粒体DNA(mtDNA)大片段缺失相关,多散发于30岁以内青年人群,家族聚集性病例少见,以女性多见。本病眼部的首发症状多为慢性、进行性的双眼先后或同时上脸下垂,单侧发病少见。也有研究发现,上脸下垂呈现延迟发病的特点,可长达25年。另一主要表现为双眼对称性眼球运动障碍,最终进展为双眼球固定不动。

临床表现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逐渐发展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眼外肌麻痹和眼睑下垂,伴随有其他肌肉无力症状。以下是CPEO的主要临床表现:

眼睑下垂(Ptosis):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逐渐加重的上睑下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尤其在眼部肌肉疲劳时更为明显。

眼外肌麻痹(Ophthalmoplegia):眼球运动受限,导致复视(双重视觉)。患者常常难以进行正常的眼球运动,尤其是向上、向下和侧向的眼球运动受限。

复视:由于眼外肌的麻痹,眼球运动协调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复视,尤其在注视某一方向时。

面部肌肉无力:随着疾病进展,面部肌肉也可能出现无力,表现为笑容不自然、言语和吞咽困难。面部表情逐渐变得僵硬和缺乏表情。

其他肌肉无力症状:在一些患者中,CPEO可能进一步影响全身其他肌群,导致四肢肌肉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

肌肉疲劳:患者可能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感觉疲劳,尤其是眼部肌肉的疲劳,可能使得眼睑下垂加重,导致视力模糊。

心脏及其他系统受累: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当CPEO与线粒体病相关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或其他系统受累(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年龄与发病时间:CPEO的症状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人期开始出现,病程较为缓慢,症状在多年内逐步加重。

诊断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是一种罕见的线粒体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进而影响眼球的运动。其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病史和家族史:很多CPEO患者有家族史,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的询问有助于鉴别。

神经影像学检查:MRI(磁共振成像)可显示眼外肌萎缩,帮助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脑卒中或肿瘤。

遗传学检测:CPEO常伴有线粒体DNA突变,如某些特定基因突变(例如POLG基因突变)。基因检测可以确诊该病。

肌电图和肌肉活检肌电图可以检测到眼外肌的电活动异常,肌肉活检可能显示线粒体病变的典型特征,如线粒体的增多或结构异常。

排除其他疾病:由于CPEO的症状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相似,因此需要通过排除法与其他疾病(如肌无力、眼外肌麻痹症等)区分。

治疗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旨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延缓病情进展。由于其病因复杂且通常为线粒体遗传疾病,尚无根治方法。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眼睑下垂的治疗:对于眼睑下垂,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上睑提肌成形术)来改善视力和眼睑功能。

药物:一些患者可能受益于局部使用对抗重力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抗重力眼药水)。

眼外肌麻痹的治疗:眼镜或棱镜镜片:用来矫正复视问题,尤其是当眼球运动受限时,棱镜镜片有助于调整视线,减少复视的困扰。

眼肌手术:对于严重的眼外肌麻痹,可能需要手术来调整眼球位置,缓解复视。

对症治疗: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等其他肌肉无力症状,可能需要呼吸支持或营养支持治疗。

理疗:通过物理治疗和言语治疗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特别是在病程初期可以维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伴随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尝试使用线粒体保护剂(如辅酶Q10、维生素E、L-精氨酸等)来改善线粒体功能,虽然这些药物的疗效尚无明确证据。

基因治疗和其他新兴疗法:基因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未来可能为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资料:

1. 莫雅婷,刘军,冯俊.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4,34(04):368-370.DOI:10.13444/j.cnki.zgzyykzz.2024.04.014.

2.李晓东,马明明,宋佳,等.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和病理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45(02):115-119.DOI:10.16636/j.cnki.jinn.2018.02.003.

3.常婷.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小1.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1,28(1):1-12

上一篇: 规范处理女性经期的“头痛大敌”

下一篇: Brain:利用皮质-皮质配对关联刺激(...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