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李珂/主鸿鹄/王侃侃/秦亚溱合作研究发现RARG重排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癌作用

时间:2025-01-28 12:08: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以视黄酸受体-γ(RARG)重排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表现出类似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特征,但与耐药性和不良临床结局相关。然而,RARG融合在白血病发生中作用的潜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2025年1月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李珂、首都医科大学主鸿鹄、上海交通大学王侃侃、北京大学秦亚溱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在线发表题为Oncogenic role of RARG rearrangement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sembl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RARG融合通过上调BCL2和ATF3破坏骨髓分化并促进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的增殖和自我更新。

RARG融合过表达导致白血病前期表型,但不能诱导致癌转化。然而,RARG融合和杂合Wt1缺失的共存通过激活MYC和HOXA9/MEIS1靶点诱导完全渗透性AML。利用Connectivity Map资源和高通量筛选,研究确定维奈托克、高三尖合物碱和柔红霉素是RARG-AML的潜在治疗选择。总体而言,研究结果为RARG融合控制并由AML发展中WT1缺失增强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关键见解,并提出了RARG-AML的合理治疗策略。

图片

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在不同的分化阶段被阻断的造血前体异常扩增。AML中的染色体易位导致嵌合蛋白的合成,这些嵌合蛋白会干扰参与生长、分化和存活的细胞信号通路。二代测序彻底改变了癌症基因组学,其在AML中的应用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异常,这反过来又扩大了AML亚型的分类。2011年,报告了首例携带RARG的AML病例。伴RARG重排的AML,包括NUP98::RARG、PML::RARG、CPSF6::RARG、NPM1::RARG::NPM1和HNRNPC::RARG,已被确定为AML的一种亚型。诊断RARG重排AML患者的方法包括使用涵盖5个RARG融合的引物进行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或使用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的RARG特异性荧光原位杂交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RARG重排AML患者白血病原始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紫色细胞质颗粒、肾形、双叶或不规则形状的细胞核。这些病例具有与经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似的临床、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但它们对标准APL治疗(ATRA和/或ATO)无反应,预后不良。然而,RARG融合的作用机制和RARG-AML的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维甲酸受体(RARs)是作为转录因子发挥作用的核受体,在发育、分化和维持组织稳态过程中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在AML中反复发现RAR融合,尤其是在APL亚型中,其主要特征是存在由t(15;17)染色体易位。PML-RARA作为RARA信号的转录抑制因子,干扰与祖细胞自我更新和终末髓系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程序。RARG融合与PML-RARA融合的主要区别在于其N末端区域。尽管RARG与RARA和RARB具有90%的同源性,但对RARG融合的转录调控能力仍知之甚少。重要的是,RARG-AML患者对标准的APL治疗没有反应,这意味着RARG-AML有独特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

肾母细胞瘤1(WT1)作为转录因子,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干细胞静止。58.3%的RARG重排患者中观察到WT1并发突变。然而,WT1突变是否与RARG融合在AML发展和病理学中合作仍不清楚。在这里,研究发现RARG融合对增殖、自我更新和骨髓分化破坏的影响类似于PML RARA;还发现RARG融合过表达与WT1缺陷相结合,有助于小鼠模型中AML的形成。为了阐明RARG融合和PML-RARA之间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整合了RNA-seq分析和ChIP-seq数据,以确定BCL2和ATF3是参与AML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研究使用Connectivity Map资源和高通量筛选来确定AML伴RARG重排的潜在治疗选择。最后,在移植小鼠模型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PDX)模型中验证了这些治疗方法的潜在疗效

图片

图1 RARG 融合控制的分子机制及RARG-AML 的合理治疗策略(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047-7

上一篇: Nature Medicine:尿酸:重...

下一篇: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肝硬化低钠血症患者院...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