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静脉注射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应激的影响

时间:2024-10-16 17:01: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论著】

本研究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静脉注射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应激及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探讨适合围手术期应用的药物组合。 

1 资料和方法图片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本研究选择择期行全麻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血常规等相关化验确定未处于全身炎症状态。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C组)采用常规全凭静脉麻醉,试验组(L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静脉输注。排除标准:满足利多卡因或硫酸镁任一使用禁忌、免疫系统疾病史、术前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中重度贫血或营养不良、恶性肿瘤、药物滥用史。中止、剔除标准:术后不能继续接受血样采集或随访,要求中途退出;术中出现休克、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最初纳入的80例患者中,剔除恶性肿瘤1例、随访数据丢失3例,最终纳入患者76例,每组38例。

1.2 方 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血管通路,常规监测无创动脉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脑电双频指数。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4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达插管条件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丙泊酚4~12 mg·kg−1·h−1、瑞芬太尼0.05~2.00 μg·kg−1·min−1,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40~60。机械通气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12~18次/min,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0~40 mmHg。晶体液选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胶体液选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

本研究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设置药物用量。L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利多卡因1.5 mg/kg、硫酸镁15 mg/kg缓慢静脉推注;气管插管后以利多卡因1.5 mg·kg−1·h−1、硫酸镁15 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

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新斯的明1 mg拮抗肌松。术后当患者神志清楚、血流动力学稳定、咳嗽反射恢复、咳痰有力、呼吸频率达14~20次/min、吸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95%时即可拔除气管导管,而后连接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100 μg+氟比洛芬酯20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单次剂量1.5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3分。当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4分时,肌内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入室时(T1)、拔管后(T2)、术后2 d(T3)的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B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浓度。记录两组患者T3时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图片

2.2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T3时QoR‑15评分比较

L组患者T3时QoR‑15评分高于C组(t=5.80,P<0.001),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片

2.3 两组患者各时点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较

与T1时比较:C组患者T2时CD3+ T细胞百分比、CD4+ T细胞百分比、CD4+/CD8+均降低(均P<0.05),NK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L组患者T2时NK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3时CD4+ T细胞百分比、B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均P<0.05),NK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T2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CD3+ T细胞百分比、CD4+ T细胞百分比、B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均P<0.05),NK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C组患者T3时CD4+/CD8+升高(P<0.05)。与C组比较,L组患者T2、T3时CD4+ T细胞百分比均较高,NK细胞百分比均较低,T2时CD3+ T细胞百分比较高(均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图片

2.4 两组患者各时点hs‑CRP、IFN‑γ、PGF2α、PGE2浓度比较

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hs⁃CRP、IFN⁃γ浓度均升高(均P<0.05),L组患者T2时PGF2α、PGE2浓度均降低(均P<0.05)。与T2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hs⁃CRP、IFN⁃γ浓度均升高(均P<0.05),L组患者T3时PGF2α、PGE2浓度均升高(均P<0.05)。与C组比较,L组患者T2时PGF2α、PGE2浓度均较低(均P<0.05),T3时hs⁃CRP、IFN⁃γ浓度均较低(均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图片

3 讨论图片

围手术期关于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静脉输注的研究多关注于减少镇痛药用量,而二者对于围手术期免疫应激仍具有研究应用价值。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T2时CD3+、CD4+ T细胞百分比均降低,提示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下降。与C组比较,L组患者T2时CD3+ T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较高,NK细胞百分比较低,且在T3时CD4+ T细胞百分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输注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控制围手术期免疫应激。两组患者B细胞在T3时均升高,而L组患者升高更明显,这可能与L组患者体液免疫参与更明显有关,未来还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hs‑CRP、IFN‑γ呈增高趋势,可表明术后免疫应激的情况。与C组比较,L组患者在T3时hs‑CRP、IFN‑γ浓度较低,且T2时CD4+/CD8+并未明显降低,提示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输注更有助于减轻免疫抑制,缓解术后炎症反应。

本研究中,L组患者PGF2α、PGE2浓度在T2时下降,说明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输注能有效缓解手术麻醉过程产生的氧化应激。此外,L组患者T2时CD3+ T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较C组高,可以佐证围手术期前列腺素的增高对机体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针对CD4+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映L组患者方案对机体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提示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输注可能有益于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本研究中,L组QoR‑15评分高于C组,说明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输注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① 本研究为小样本、单中心临床试验,仅纳入18~65岁的患者,且限制于腹腔镜手术,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数据进一步研究;② 仅在3个时间点进行抽血,对于T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的远期变化仍需进一步观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4,45(9):934-938 .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40114‑01112

上一篇: 【骨盆前倾】成因、评估、危害和矫正训练

下一篇: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与肌-脑串扰 | 研究...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