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降解封堵器植入一年后再介入:可降解ASD封堵器治疗合并膨出瘤房间隔缺损一例
时间:2025-02-09 12:08: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 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16岁。
现病史:一年前于我院确诊为同时患有合并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与合并膨出瘤的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膜周部回声中断9.0mm,缺损右室面受三尖瓣组织附着,分流弥散,较宽处分流口约3.6mm。计划先使用全降解封堵器对膜周部室缺进行封堵,一年降解后再封堵房间隔缺损。最终选用ABFDQ-Ⅰ08型号封堵器(腰部直径8mm,盘面直径13mm)。术后即刻封堵器释放完全,形态良好,随访一年后无残余分流,封堵器基本降解。现再次入院,对房间隔缺损实施封堵。
术前超声
超声描述:心脏位置正常。左室长轴切面、四腔心切面及五腔心切面未探及封堵器回声,大动脉短轴右室面伞盘宽约4.5mm,左室面未探及封堵器回声。房间隔中部组织薄弱,呈瘤样膨向右房侧,基底宽约13.5mm,深约5.4mm,顶端出口呈筛孔状,其一断距约5.3mm。断缘距下腔静脉12.0mm(残缘质韧),其二断距约3.6mm,断缘距上腔静脉10.0mm(残缘质韧)。三尖瓣开放正常,关闭欠佳。余瓣膜开启闭正常。室间隔与左室壁厚度正常,运动正常。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
彩超描述:室水平未见残余分流信号,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信号。右室流出道血液通畅。舒张期主动脉瓣下探及微量反流信号,收缩期三尖瓣房侧探及少量反流信号。
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封堵器基本降解,室水平未见残余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膨出瘤并缺损(继发中央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
术中风采
2 手术过程
球囊扩张
置入12mm球囊扩张导管并注入造影剂。
根据造影显示的球囊形态调整球囊位置。
观察球囊扩张后的ASD大小
扩开球囊。
四腔心切面下观察缺损大小。
剑下双房心切面下观察缺损大小。
经综合评估,决定选择BDASD-Ⅱ 20可降解ASD封堵器封堵。
左盘展开
前推钢缆展开左盘面,后牵拉成型线使左盘面成型。
后撤钢缆和鞘管使左盘面贴合房间隔。
右盘展开
后撤鞘管,前抵钢缆展开右盘面。
成型锁定
前推钢缆和鞘管,牵拉成型线锁定。
牵拉试验
牵拉试验时,封堵器形态无改变,无位移,判断锁定成功。
释放封堵器
释放封堵器前,再次牵拉成型线锁定。
释放后,封堵器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
释放前再次锁定,确保锁定成功。
释放后封堵器双盘贴壁,形态良好。
无残余分流。
3 术后评估
术后超声
术后超声同时评估全降解封堵器及可降解ASD封堵器情况。
全降解封堵器基本不可见,可降解ASD封堵器形态良好、夹持牢固。
房室水平均无残余分流。
4 病例小结
1. 本例患者同时患有合并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与合并膨出瘤的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膜周部回声中断9.0mm,缺损右室面受三尖瓣组织附着,分流弥散,较宽处分流口约3.6mm,考虑采用ABFDQ-Ⅰ08型号封堵器(腰部直径8mm,盘面直径13mm)先封堵室缺,待其降解后封堵房缺。在全降解封堵器植入心室后一年的超声复查中,显示室水平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开闭良好,无明显反流情况。且左室长轴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下未探及封堵器回声,大动脉短轴仅探及4.5mm大小圆盘状组织,右室面未探及封堵器回声,超声提示封堵器已基本降解。
2. 此病例中,由于患者年龄较小,家属出于对患者未来学业事业及生命质量的长远获益考虑,复查全降解封堵器植入一年已基本降解后,再次选择II型无金属显影点的ASD可降解封堵器,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该患者的房间隔缺损合并有膨出瘤,且顶端出口呈筛孔状,最大的开口大小约5.3mm。封堵器需能够夹闭膨出瘤,同时封堵所有缺口,使用球囊评估可以明确缺损真实大小,方便准确选择合适直径的封堵器。本例中,选用12mm直径的球囊扩张,并根据球囊扩张后的缺损大小,选择了腰部直径20mm的可降解ASD封堵器。术后封堵器形态良好, 骑跨在房间隔两侧,膨出瘤被成功夹闭,无残余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