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全健康指数(Global One Health Index)出炉,欧美和欧洲领先
时间:2025-02-04 12:10: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1年起,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周晓农研究员、郭晓奎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使用全球全健康指数(Global One Health index, GOHI)这一工具对全球全健康发展绩效开展分析评价。基于GOHI报告撰写的英文专著《Global One Health Index Report 2022》(《全球全健康指数报告2022》),日前由国际知名学术出版社 Springer(施普林格)正式出版发行(图1,2)。
图1.《Global One Health Index Report 2022》(《全球全健康指数报告2022》)图书封面
全球面临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包括新发传染病(如 SARS、埃博拉、寨卡病毒和 COVID-19)、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面对这些跨界健康威胁,“全健康”(One Health)概念应运而生,强调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的相互依存性。然而,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全健康的实施仍存在诸多障碍。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学院牵头开发了 全球全健康指数(Global One Health Index, GOHI),旨在系统评估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健康发展情况,并提供改进建议。
1. 全健康(One Health)的概念
全健康是一种“人-动物-环境”交界面的整体思维为指导整合和协作的方法,涵盖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旨在协调应对全球性健康挑战。2021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组成的四方机构(Quadripartite),正式定义全健康为“一个综合的、统一的途径,旨在可持续地平衡和优化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2. 全球健康危机与全健康的必要性
过去 20 年,新发和再发人畜共患病频繁爆发,导致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例如:
-
SARS(2002-2004),影响 30 多个国家。
-
埃博拉疫情(2013-2016),造成 11,000 余人死亡。
-
寨卡病毒(2015-2016),影响多个美洲国家。
-
COVID-19(2019 至今),确诊病例超 4 亿,死亡人数近 600 万。
这些危机暴露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不足,强调了跨部门、跨学科协作的必要性。
全球全健康指数框架
根据全健康各重要要素研究设计细胞式评价框架(图3),该框架由外部动因指数(External Drivers Index, EDI)、内禀动因指数(Intrinsic Drivers Index, IDI)和核心动因指数(Core Drivers Index, CDI)组成。EDI用于评价维持全健康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外部条件,包括地球系统、经济系统、制度系统、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IDI用于评价全健康实践在人类、动物和环境三个界面中的优劣。CDI旨在评价每个国家/地区在解决全健康核心科学问题上的能力,包括人兽共患病、粮食安全、抗菌药物耐药、气候变化和全健康治理。
GOHI 采用细胞状结构模型,包括三个层级的指标体系:
-
外部驱动因素指数(EDI):衡量经济、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全健康的影响。
-
内在驱动因素指数(IDI):评估各国在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方面的实际表现。
-
核心驱动因素指数(CDI):测量关键科学领域的治理情况,如人畜共患病防控、食品安全、抗微生物耐药性、气候变化和健康治理等。
图3. 基于全健康要素的GOHI细胞式评价框架图
GOHI 的计算过程包括五个步骤:
-
制定评价框架
-
选择核心指标(共 13 个关键指标,50 个二级指标,170 个三级指标)
-
数据收集与构建数据库
-
指标权重分配(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FAHP 计算权重)
-
指数计算(归一化处理后得出各国 GOHI 分数)
全球全健康指数指标体系
GOHI指标根据相关性、权威来源、可获取性、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国家级数据等准则选取。基于全健康要素的细胞式框架,研究对来自联合国多个机构的专家进行了四轮专家咨询和多次关键信息访谈,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GOHI指标体系(图4)。
图4. GOHI指标体系层级结构图
全球全健康指数主要结果
1.全球各国全健康绩效水平分析:根据GOHI评价体系计算出全球各国GOHI分值,基于该分值对全球全健康绩效进行分析,并用不同颜色绘制分值区间地图。发现欧美国家全健康绩效水平较高,而位于沙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全健康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图5)。
图5. GOHI全健康绩效分值分布图
全球总体表现
-
全球平均 GOHI 分数:54.82 分(满分 100 分),反映全球全健康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各指数得分情况:
-
外部驱动因素指数(EDI):46.57
-
内在驱动因素指数(IDI):58.01
-
核心驱动因素指数(CDI):57.25
-
区域差异
-
北美(64.80)和欧洲及中亚(56.19)得分较高,全健康发展较成熟。
-
撒哈拉以南非洲(42.98)和南亚(48.33)得分较低,在基础卫生设施、食品安全等方面面临挑战。
-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51.56)表现中等,但国家间差异显著。
具体领域发现
-
人畜共患病防控(C2)得分较高(68.06),反映全球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方面投入较多。
-
抗微生物耐药性(C4)得分最低(44.05),表明全球在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与管理方面仍需加强。
-
食品安全(C3)表现不佳(52.89),尤其是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支持和应对能力较弱。
2.全球各区域全健康绩效水平分析:以世界银行标准划分的全球7个区域分析各区域间的全健康绩效水平差异,发现北美区域全健康绩效水平最高,且离散度最小;然后依次为欧亚区域、东亚与太平洋区域、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区域、中东与北非区域、南亚区域、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图6)。
图6. GOHI全健康绩效分值的箱型图
3.不同维度GOHI分值的比较分析:根据GOHI评价体系中13个二级指标的分值,对13个维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外部动因指数(EDI)中社会、经济、技术三大体系的全健康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全健康主要行动方向中,抗菌药物耐药的分值最低,其次为粮食安全,提示全球需及时在该两个领域强化行动,以弥补抗生素耐药控制和粮食安全的短板(图7)。
图7. GOHI分维度分值分布图
4.GOHI与社会、经济、人口健康等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将全球各国GOHI绩效分值与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 SDI)、人均GDP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和人均预期寿命等重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GOHI所提示的全健康发展水平与各国的社会、经济、人口健康综合表现密切相关(图8)。
图8. GOHI全健康绩效水平与(A)社会人口指数、(B)人均GDP 、(C)人类发展指数和(D)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5.全健康绩效水平的专题分析报告:本报告还紧扣四方国际组织全健康行动计划(One Health Joint Plan of Action)中的六大行动方向,就人兽共患病(Zoonotic Diseases)、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抗菌药物耐药(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和全健康治理(One Health Governance)等关键科学场景下的全健康实践情况开展了专题分析。
6.各国全健康绩效水平的全要素分析:对纳入本报告分析的160个国家/地区,分别给出了该国家/地区各维度得分、排名及维度间比较等方面的分析结果,以附录形式展示(图9)。
图9. 中国全健康绩效水平的全要素分析概要
政策建议
1. 加强全球合作,推动全健康治理
-
促进全球南北国家间合作,建立跨部门、跨学科协作机制。
-
强化国际组织(WHO、FAO、WOAH、UNEP)与国家政府的合作,提升治理能力。
2. 改善全球健康数据共享机制
-
建立高层次的跨部门数据库,完善全球健康监测体系。
-
提高数据透明度,缩小国家间信息差距。
3. 提升基层卫生体系能力
-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完善疾病监测和早期预警系统。
-
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国家。
4. 推动全健康概念融入全球治理
-
在国际会议(如 G20、联合国大会)设立全健康议程,推动高层次政策对话。
-
鼓励政府、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NGOs)和学术机构协同合作。
该专著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周晓农研究员、郭晓奎教授、张晓溪副研究员担任联合主编;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李石柱研究员、夏尚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王兆军教授、韩乐飞助理研究员、朱泳璋副教授、殷堃研究员、Kokouvi Kassegne助理研究员等担任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师生近五十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参与了编审工作。
2021年底启动至今,研究团队已在国际高水平研究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iScience、One Health等发表十余篇研究性论文,入选202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论文TOP100。简述该指数创新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通信文章,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期刊上。
下载报告: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978-981-97-4824-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