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促排卵用药方案与注意事项全解析!
时间:2025-02-08 12:12: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不孕症发病率的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促排卵技术来助孕。促排卵药物有多种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不同水平,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效应。然而,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多胎妊娠等不良反应。那么,如何合理和适度地使用促排卵药物,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呢?
一、促排卵治疗的目标
促排卵是根据患者有排卵或无排卵的类型及医疗干预的目的,希望得到多个成熟卵母细胞。卵巢刺激分为诱导排卵(ovulation induction,OI)和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ulation stimulation,COS)。
OI指模拟一个正常的排卵周期,采用药物和手术的方法诱导卵巢的排卵功能,一般以诱导单个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和排卵为目的,主要应用于有排卵功能障碍的患者。
COS旨在用促排卵药物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刺激多个卵泡发育并成熟,增加妊娠机会,对象常具有正常的排卵功能,主要应用于体外受精(IVF/ICSI-ET)或有适应证的排卵障碍患者。两种方法在用药和治疗方案上有相似之处,因此统称为促排卵技术。
门诊促排卵通常指的是诱导排卵。接下来详细看看诱导排卵的相关内容吧。
二、OI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有生育要求但持续性无排卵或稀发排卵的不孕患者,常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下丘脑-垂体性排卵障碍;
②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
③黄体功能不足;
④其他,如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卵巢刺激、不明原因不孕症、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等。
2、慎用征:
①原发或继发性卵巢功能低下;
②血栓栓塞家族史或血栓形成倾向;
③患有性激素相关恶性肿瘤治疗前后(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3、禁忌证:
①高促性腺激素性无排卵:FSH值≥40IU/L时提示卵巢功能低下,包括性腺发育障碍/切除/损伤等,卵巢功能早衰(POF)或卵巢促性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②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或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或始基子宫等;
③双侧输卵管阻塞/缺失;
④急性盆腔炎症或者严重全身性疾病不适合妊娠者;
⑤对卵巢刺激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⑦男方无精子症,非供精助孕周期。
三、促排卵治疗的时机选择
在促排卵之前,有时需要做一些预处理,从而有利于促排卵的进行。
-
内分泌异常者,如PCOS、高T或高PRL等,酌情服1~3个月的达英35/优思明或克龄蒙/芬吗通或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预处理完成后下次月经D2-5天复查性激素或以往异常项目。
-
如FSH、LH、E2水平低下,提示卵巢功能减退,可口服芬吗通后促排卵。
-
卵泡囊肿:月经2~5天阴超检查>10mm卵泡为卵泡囊肿,可选择COC 使用1~3个周期后复查,囊肿消退后促排。
-
排卵启动时间:规律月经或诱导月经来潮第3~5天。
-
启动注意事项:超声评估内膜情况(内膜厚度<6mm)、窦卵泡数、排除卵巢囊肿;测定基础性激素水平:E2(≥20pg/ml,≤70pg/ml)、LH(< 10IU/L)、血清孕酮(<3nmol/L);血/尿HCG检查。
四、促排卵药物的选择
1、来曲唑(LE)
是一种口服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非甾体类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只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不影响其他留体激素生物合成。LE目前虽然是一线促排卵用药,但其说明书仍然是用来治疗乳腺癌,促排卵治疗属于超药品说明书用药,需要和患者说明。
使用方法:月经周期第2~5天开始服用,5 mg/d,连续5天,监测无排卵则每周期剂量增加2.5 mg,最高可增加至5.0~7.5 mg/d。它对子宫内膜、宫颈黏液影响小,所以使用疗程目前并没有明确的限制。
LE可联合HMG或者HCG使用,联合使用的时间可以从月经周期第5天或从来曲唑用完日开始,可缩短刺激天数,减少促性腺激素用量;B超看到成熟卵泡时,可联合HCG扳机。
不良反应:主要为潮红、疲劳以及恶心等,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慎用。
与克罗米芬(CC)比较,应用LE发生OHSS、多胎妊娠、早期流产的概率降低,通常诱导单个卵泡发育成熟。
2、克罗米芬(CC)
具有抗雌激素与微弱雌激素的双重活性:一方面,通过抑制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间接促进 GnRH的释放,刺激FSH、LH的分泌,兴奋卵巢的活性,促进卵泡的发育。另一方面,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直接作用于垂体和卵巢,促进E2的正反馈效应,诱发垂体LH峰而促发排卵。
使用方法: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2~5天开始应用,服用CC 50mg QD,共5天。初始剂量以每天50mg为宜,若无效时,按每次50 mg方式逐次增加用量,每天最大剂量不宜超过250 mg。若使用高剂量CC治疗3~4个周期仍无排卵,则考虑为CC抵抗。
治疗效果:排卵率为60%~85%,妊娠率25%,活产率18%。
不良反应:多胎妊娠率高、流产率增高、血管神经运动失调等,约10%出现头痛、头昏、燥热及潮红、腹部不适、恶心、乳房不适、脱发及视力改变等。上述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故宜从低剂量开始,必要时从每日25 mg开始。
由于CC的抗雌激素作用,会影响宫颈黏液性能,干扰精子穿行卵子,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增生,不利于着床。在治疗周期的第10~16天可加用戊酸雌二醇1~2 mg/d,或结合雌激素0.625 mg/d,以纠正上述雌激素作用不足的现象,增加受孕机会。
3、促性腺激素(Gn)
种类:
-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每支含FSH及LH各75U,启动卵泡的募集、选择、优势化及成熟。
-
纯化卵泡刺激素(pure FSH): 保证了FSH的含量,而去掉LH的含量,如果那芬,丽申宝、普利康等。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次注射 HCG 10000 U可产生相当于自然周期排卵前LH峰值的20倍效能,有助于支持黄体功能。
适应证:H-P-O轴功能低下或来曲唑、克罗米芬治疗无效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单用或联合应用不同的Gn制剂。
优势:低剂量Gn缓慢递增方案,避免Gn过量刺激,诱导单个卵泡成熟。
低剂量Gn缓慢递增方案:
-
HMG+ HCG用法:月经第3~5天开始,以37.5~75 U/d开始用药。
-
若B超检查显示每日卵泡生长缓慢,则每5~7d增加37.5U或每7~14d增加75U,最高不超过225U/d。
-
如果B超显示卵泡每日增长1~2mm可不加量。
-
若血E2水平每日增加<1.1倍,可每3~5天增加1支,增加至每日3支。
-
当优势卵泡直径≥18mn或两个卵泡直径达16~18 mm,血E2达1100pmoL/L(200~300 pg/ml),停用 HMG,并于末次注射HMG后24~36小时一次注射HCG 10000U。排卵多发生于注射 HCG后24~36小时,在排卵后进行黄体支持。
-
PCOS患者容易发生OHSS,故HMG初始剂量可减为1支,也可改用FSH,并应进行严密观察,以防OHSS。
五、联合用药
1、来曲唑/克罗米芬+地塞米松:
多毛症及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月经或撤退出血第一天开始,每日睡前服地塞米松0.5mg,以抑制ACTH的夜间脉冲式分泌,降低肾上腺的雄激素水平,使卵泡微环境的雄激素水平下降,促进卵泡对Gn的反应性。
2、来曲唑/克罗米芬+HMG+HCG:
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每日服来曲唑/克罗米芬共5~7天,接着肌注HMG 1~2支/d。当E2≥300pg/mL或B超下优势卵泡直径≥18 mm后注射 HCG。
3、FSH+ HCG:
连续用 HMG/ HCG方案治疗三个周期仍不能诱发排卵者,可改用 FSH。可防止卵泡期LH水平过高或不适时的LH峰,防止卵子早熟及LUFS,其用法同 HMG。
六、扳机时机
扳机时机是根据目标卵泡发育的大小、雌激素的水平以及卵泡的个数来决定的。主导卵泡直径达18~20mm;子宫内膜A型或A到B型过渡,厚度8~12mm;血E2水平达250~300pg/ml,P<3.17nmol/L,宫颈可见拉丝8~12cm的清亮黏液,Ⅲ~Ⅳ羊齿状结晶;出现LH峰时,立即扳机。
扳机方式:扳机的方式分为hCG扳机(HCG 5000-1000IU)、GnRH-a扳机(达菲林或达必佳0.2mg皮下注射)、双扳机(GnRH-a+hCG)。
七、黄体支持
适应证:辅助生殖(ART)助孕后、复发性流产、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等,使用孕激素进行黄体支持直至排卵后14天。
自然周期排卵前雌激素水平较低(血E2<200pg/ml)或子宫内膜厚度不足8mm的周期,可适量补充天然雌激素(如:补佳乐1~2mg每日)至排卵后14天,并后续维持至孕8周左右逐渐减量停药。
诱发排卵后第3日、第6日和第9日用 hCG 1500~3000 IU,因会增加OHSS的风险,现多数已被孕酮取代。
八、取消周期因素
为了减少多胎的风险,提高卵泡的质量,有时需要取消促排卵周期。
-
Gn促排卵取消周期标准定在3个直径17mm以上卵泡,预防OHSS、多胎;最近更严格的取消标准定在多于2枚直径14mm的卵泡。
-
CC促排卵取消周期标准定在3个直径14mm以上卵泡。
-
小卵泡周期(<17mm)。
-
若Gn剂量增加至225IU或促排卵时间超过35天,仍无卵泡发育,考虑取消。
-
取消OI周期,后半期黄体酮处理10~14天,帮助月经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