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秘:孩子行为异常、认知能力下降,可能跟父亲的这一DNA有关

时间:2025-02-02 12:09: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生物学的世界里,线粒体被誉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它们在能量代谢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线粒体DNA(mtDNA)都是来自母亲。

这一特性使得母亲在后代的能量代谢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最近,《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父系线粒体在胚胎发育早期的清除过程对后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认知能力、繁殖力和行为表现方面的影响。

图片

这项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探讨了线虫中父系线粒体的清除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来自父亲的线粒体未能及时清除,后代在成年后可能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繁殖力减弱和行为异常等问题。

这一发现令人震惊,因为它揭示了父系线粒体在后代生活中的潜在“隐患”。

研究人员通过干扰雄性线虫中线粒体的清除过程,观察到延迟清除的父系线粒体会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进而出现ATP(腺苷三磷酸)能量供应不足的现象。

ATP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线粒体的功能失调会直接影响到线虫的生理状态。

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母系线粒体清除在胚胎发育早期的关键角色。

正常情况下,母亲的线粒体在受精后会主导后代的线粒体DNA,而父亲的线粒体则需要在早期发育阶段被有效清除。

研究表明,如果父系线粒体未能在适当的时间内消除,它们的存在会对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干扰,导致生物体成年后的多种功能受损。

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父系线粒体清除的重要谜题,还为理解遗传中的母系优势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母系在遗传传递中的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基因的传递上,更在于母系线粒体在后代能量代谢和生理健康中的主导地位。

研究还发现,父系线粒体的延迟清除对成年线虫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意味着,线粒体不仅仅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它们可能还在神经系统的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生物体的行为、认知能力以及繁殖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中,线粒体健康与认知功能、情感状态以及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线粒体功能的紊乱可能导致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因此,理解线粒体的清除机制对于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DOI: 10.1126/sciadv.adp8351

上一篇: 高级审美系列 | 为什么你的鼻子一看就是...

下一篇: CNSNT:孟德尔随机分析和单细胞转录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