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创业失败是有价值的?
时间:2019-11-19 17:10: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摘 要:创新型企业是新时代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抓手。然而,创新型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 “稀缺的资源” “有限的时间”这三重叠加约束的条件下,却要追求“垄断和高增长”,高失败率必然是常态现象。正确认识创业失败常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探究出“有价值的创业失败=获得可验证的商业学习×可承担的损失×快速失败”公式;创业失败后能否再次启动新的商业想法取决于创业者的创新基因。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创业失败;创新基因
正如《第四次科技革命》作者扎克•林奇所说,互联网是一切技术的基础。互联网造就了所有行业、所有企业、所有组织的新运行平台和操作系统。传统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中的某些因素在互联网时代被激发出来,其中既潜藏了无数企业被颠覆、被冲击的巨大风险,也蕴含着无数企业发力、蜕变的机会。当前,顺应互联网时代大势,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创业浪潮,以“互联网+” 技术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获得全面迅猛发展,创新型企业作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中坚力量,必然面临“高风险、高失败”的常态现象。由于存在反失败偏见(Anti-failure)[1],不论在创业研究,还是在创业实践中,人们都更关注创业成功,而非创业失败。因此,以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创业失败”现象,正向思考创业失败的价值及其归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创业失败是伴随创新型企业的常态现象
美国学者比尔• 奥莱特在其所著的《有序创业24步法:创新型创业成功的方法论》前言提到[2],相比一般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Innovation-driven enterprise)是依靠创新驱动的企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创新驱动创业。创业者往往会组建团队,利用其他公司不具备的技术、流程、商业模式或其他创新优势实现创业。二是所有权与投资人共享。创新型企业的所有权较为分散,对创业者来说,管理控制权是次要的,为了实现企业的宏伟发展,经常出售公司股份。三是谋取大市场。创业者希望把产品销往全球,至少也要满足区域级市场。四是有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可能。企业前期通常赔钱经营,后期依赖外部资本很可能实现指数级业务增长。
1.创新型企业面临的三重约束条件
关于创业的约束条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斯蒂文森(1994年)提出了“资源有限”约束[3],精益创业论和效果创业论均提出了“环境高度不确定”约束,美国硅谷创想实验室创始人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通过调研200多家创业企业,发现时机(Timing)是影响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4]。归纳起来,创新型创业面临着三重约束条件:一是高度不确定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是指创业者不能有效控制或影响的外部因素,“不确定”是指没有历史数据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情境,意味着一个未知而且不可知的未来,不能被模型化也不能被预测,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二是有限的资源。创业者常常白手起家,资源短缺。这里的资源指的是企业实现商业模式有效运营必需的生产要素,包括实物资源、资本资源、智力资源。三是有限的时间。时间有限意味着机会窗开启时间变短,这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新技术比旧技术创新速度快。新技术比旧技术拥有更多的组合来源元素,一旦这些元素数目超过一定阈值,可能的组合数就会呈现爆炸性指数级增长,体现为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二是资本助力新创企业短期内获得高速扩张。发达的资本市场为那些寻求投资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成长所需资金;获得外部庞大资本支持的企业,有利于在短期内确立行业地位,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矛盾
为谋取大市场,创新型企业的创业者必须快速发展,扩大规模以满足大市场需求,否则将惨遭淘汰。具体来讲,创业初期,创业者通过科技创新追求细分领域的垄断或者创造新的市场,建立竞争壁垒;创业成长期,借助资本的力量,模式复制“开疆拓土”,力争在短的时间结束激烈的竞争,获得市场主导地位。因此,创新型企业面临的基本矛盾就是“极其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却要取得垄断和高增长”[5]。
3.创新型创业的高失败率
目前,学者们对于创业失败的概念界定还未形成共识,常与经营失败、企业关闭等词汇混同使用,其共同点可以归纳为:创业失败是指在资源耗尽前,企业还没有找到被验证的商业模式,要么是技术不可行、需求不存在,或者是财务不可持续。创业实践表明,创业是一个高淘汰率的商业活动,尤其是创新型创业,失败率更高。一项美国人口统计局的调查指出,34%的企业在创立前两年就死亡,50%的企业存活时间不超过4年,60%的企业不超过6年[6]。同时,IT桔子网关于“国内项目分阶段存活数量”的调研表明,在进入天使轮的847家企业中,能进入D轮风险投资阶段的企业仅为17家,也可谓“百里剩一”。
有价值的创业失败=获得可验证的商业学习×可承担的损失×快速失败
失败甚至是重复性失败都可被看作是创业活动中的一项自然组成部分[7],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试验性或冒险性的负向产出[8]。但不经历失败的风雨,怎能见成功的彩虹?!创业者坦然面对创新型企业的高失败率,逆向思考“创业失败的积极价值”,会有不同的启发:有价值的创业失败意味着在资源耗尽之前,在创业最佳时机找到了被验证的商业学习,从而得以实现可升级的商业成长。
1.创业失败的收益:获得可验证的商业学习(Validated Learning)
创业失败是创业者学习的重要机会。明尼蒂(Minniti)和拜格赖夫(Bygrave,2001年)研究发现,创业失败比创业成功更有学习价值[9]。西特金(Sitkin,1992年)认为创业失败是发生学习的必要条件[10]。可验证的商业学习指对商业模式的各个元素进行试验,以便能科学地验证这些元素是否和假设相符,并通过综合试验的结果来学习如何使公司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创业公司一般会经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商业验证的重点则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11]。
图1 商业验证阶段
第一阶段:验证“问题和解决方案”是否匹配。这个阶段必须先验证手头有没有值得解决的问题,不能在问题没有确定之前就花上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推出解决方案。通过对目标客户进行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定性方法来回答问题。经过这个阶段,你应该能明白真正的问题有哪些,并且得出一套能够解决问题且最为精简的对应方案,我们将这个方案称为“最简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第二阶段:验证“产品和市场”是否匹配。在产品和市场达成匹配前,创业公司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转型上,创业公司在验证性学习阶段应当努力寻求可行的方案,改变企业创业的方向;在达成匹配之后,注意力则转移到增长和优化上,加速可行方案的执行。
第三阶段:获取风险资本,复制商业模式。这个阶段的注意力转移到公司的发展上,而公司的发展其实也就是商业模式的扩张,这时候验证的重点是释出股份,吸引风险投资。
2.创业失败的成本:可承担的损失
创业失败的成本是指创业者由于创业失败而承担的财务、心理等各方面的损失[12]。效果创业论[13]认为,虽然存在失败的极大可能,但用可承担损失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减轻失败带来的影响,这是因为创业者已将损失降低到自己可承受的程度,并且愿意为了创业承担这些损失。如果创业者将潜在的损失降低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即便失败,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他们的损失相对那些凭借猜测公司潜在收益而进行投资的创业者来说也要小得多。况且,就是创业失败,那些遵循可承受损失原则的创业者也能接受残酷的现实。实践中,创新型企业实现损失可承担,具体做法有:一是设定可以承受的损失。在评价商机时,要考虑创业失败带来的损失是否是可承受的,而不仅仅只看到预期中的最大利润。二是利用现有资源开始行动。不要坐等良机,现在就开始行动,充分利用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资源:想想你是谁,你了解什么,你认识谁。三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要和那些愿意与你共创未来的人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创建新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不必过度进行竞争分析和战略规划。
3.快速失败
精益创业论[14]认为“创业是学习循环的升级过程”,即想法—创建—产品—测量—数据—学习。根据这种模式,创业者首先是投入最少的金钱和精力,把想法开发出体现核心价值的产品;接下来,最简功能产品进入技术和市场测试阶段,如果测试不过关,创业者需要从数据中革新或抛弃原有的认知,快速启动新的实验循环;如果测试过关,创业者需要把控局势,在不断的反馈和循环中快速迭代优化产品,达到用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实践中,创业者应当坚持“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基本策略,强调快速,理由是即便创业失败,还能有资源抓住时机再次进行实验,进而提高在资源耗尽前成功的可能性。
4.没有价值的创业失败
构成“有价值的创业失败”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整合一体。“获得验证的商业认知”是目的,是最为根本的要求,缺少了它,创业失败意味着资源和精力的浪费,顶多是糊里糊涂的人生经历;“损失可承担”是手段,缺少了它,创业失败意味着缺乏“东山再起”的必需资源;“快速失败”是前提,缺少了它,意味着环境已变,商机已逝。
创新型创业者的创新基因
“有价值的创业失败”之所以能够针对不能被验证的商业想法,通过失败学习,再次形成创新的商业想法,主要源于创业者的创新基因。哈佛大学创新学学者杰夫•戴尔(2011年),历时八年,采访和调查了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等众多研发出革命性产品和服务的首创者,提炼出“创新者的基因”模型,即最具创意的企业家具备五种发现技能:联合(Uniting)[15]、观察(Observing)、发问(Questioning)、建立人脉(Networking)、实验(Experimenting)。[16]其中,联合技能就是把一些看似无关的想法、发现或要素,运用不同的思维关联起来,形成新的组合,是创新者基因(DNA)的核心所在;观察技能是指创新者善于用不同技巧,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发问技能指的是质疑现状,善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搭建人脉是指建立组织(圈子),除了获取和整合资源,通过结交类型各异的人士,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启发差异化的思考;实验技能是指同科学家一样,创新家也通过制造样品和进行小规模试验,来积极尝试新的想法,正如爱迪生所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10,000种行不通的方式”。
效果创业论认为[17],整合新的商业认知,形成新商业想法的过程中,推理思维(Reasoning) 同样不可或缺。关于商业想法(商机)来源,有两种不同的推理思维或方法,即因果推理(搜索与选择法)和效果推理(创造与转化法)。因果推理是基于已给出的具体工具和方法,达成预定的目标,可以引申为搜索与选择法,适用于在环境基本上可预期的情况下,发现现存的商机,即创业者首先要搜索市场中历史上增长最快的部分和最大的未被满足的细分市场;效果推理是通过一套不断演化的工具和方法,达成新的、不同的目标,效果推理可以引申为创造与转换法,适用于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创造新的商机,这种商机超出创业之初的原始设想,甚至是原本不存在的想法。至于具体使用哪种思维(方法),取决于创业者如何看待当前所处的状况。
图2描绘了改良的创新的基因模型,即开启新想法的密码。形成创新想法的关键技能,是整合新的认知技能,包括推理和组合。获得这种技能需要创新者更能频繁地运用系列行为技能,包括发问、观察、建立人脉和实验。创新者更勤于发问、观察、交际和实验,背后的驱动力有两点:一是他们积极地想要改变现状;二是他们能把改变奉为使命,能更为轻松地巧妙冒险、犯错、快速从中吸取教训。
图2 改良的创新基因模型—Conquer模型
综合来看,新想法形成所需的七个要素包括:勇气(Courage)、发问(Questioning)、观察(Observing)、建立人脉(Networking)、实验(Experimenting)、推理(Reasoning)、联合(Uniting)。如果这七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以方便记忆的方式组合起来,就会得到“Conquer”这个新词,取意“征服”,这就是创新基因组合模型—CONQUER。(作者:刘帆 刘宁,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及注释:
[1]Sitkin S B. Learning from failure: The strategy of small losses [C]//Cohen MD, Sproull L S.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ousand oaks,CA:sage,1996.
[2]比尔•奥莱特.有序创业24步法:创新型创业成功的方法论[M].徐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XXV.
[3]Stevenson,H.,Roberts,M.,& Grousbeck,H.New Business Ventures and the Entrepreneur-4th ed[M].New York: McGraw-Hill,1994.
[4]Bill Gross:“The single biggest reason whystartups
succeed”[EB/OL].[2019-09-20].https://www.ted.com/talks/bill_gross_the_single_biggest_reason_why_startups_succeed,2015(3).其中,影响企业成功的前5个要素,依次为“Timing(42%)”“Team/execution(32%)”“Idea ‘truth’outlier(28%)”“Business model(24%)”and“Funding(14%).
[5]李开复,汪华,傅盛.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49.
[6]Hayward M L.Sheperd D A,Griffin D.A hubris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J].Management Science,2006,52(2):160-172.
[7]Politis D,Gabrielsson J.Entrepreneurs’ attitudes towards failure:An experimental learning approach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1):13-30.
[8]Cannon M D,Edmondson A C.Confronting failur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hared beliefs about failure in organizational work groups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1,22(2):161-177.
[9]Minniti M,Bygrave W.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ning[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25(3):5-16.
[10]Sitkin S B.Leaning through failure: the strategy of small losse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1992(14):231-266.
[11]莫瑞亚.精益创业实战[M].张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8-11.
[12]于晓宇.创业失败研究评介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9):19-26.
[13]斯图尔特·瑞德,萨阿斯·萨阿斯瓦斯,尼克·德鲁,等.卓有成效的创业[M].新华都商学院,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4,114,176.
[14]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M].吴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55-57.
[15]哈佛学者使用的是associating,本文认为使用Uniting(组合思维)更为贴切,因为它更符合熊彼特“创业活动的精髓是‘进行新的组合’”的论断.
[16]杰夫•戴尔.创新者的基因[M].曾佳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4-24.
[17]斯图尔特·瑞德,萨阿斯·萨阿斯瓦斯,尼克·德鲁,等.卓有成效的创业[M].新华都商学院,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12.
《北京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