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90年代,农村家养鸡吃起来很耐嚼,现在买来的鸡肉却很糙,为啥?
时间:2019-11-14 22:27: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这大半年来,猪肉成了所有人茶余饭后关注的焦点,甚至在农村里出现了大家形容谁家条件好就用月工资能买多少斤猪肉来衡量,不过最近生猪持续降价也让一些养猪户彻底慌了神,不少还在犹豫要不要出栏的农民都等不下去了,纷纷选择提前出栏。其实在农村生活过的都知道,除了猪肉外,农村还有一种招待贵客的常用肉类,那就是鸡肉,要是放在90年代的农村,那时候除非是过年或者有非常重要的人来家里,农民才舍得把家里喂养的小鸡给拿出来宰杀了吃。农民之所以珍惜家里养的鸡除了那时候穷以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鸡可以下蛋,所以养几个母鸡,然后养一个公鸡就能保障家里经常有鸡蛋吃,这是一个可持续的事情,所以农民都不会愿意干“杀鸡取卵”的事情。
到了现在,农村到处都在搞环保,农民也都十分注重院子里的卫生状况了,所以农村十有八九的人家都已经不再养鸡了,如果家里来客人了或者是农民想吃鸡肉了就会到集市上去买一只,回来宰杀了吃。不知道农民发现了没,同样是鸡肉,90年代的时候,吃家里自养的鸡的时候,感觉很耐嚼,也很有味道,但现在买回来的鸡肉吃起来却很糙,不客气的说有些简直有点“味同嚼蜡”,每一点鸡肉的味道,这是为啥呢?为了搞懂这个问题,编者特地和村里的几个老农聊了起来,按照老农的话,编者总结了几条可能的原因。
其一、精养、慢养保证了鸡肉的口感
90年代,农民养鸡的多是在院子里散养,由于那时候谷物很少,所以很多时候鸡吃的都是杂食,草丛里的虫子之类的东西。由于食物较为缺乏,养分也一般,所以鸡的生成周期比较长,基本上遵循了散养自然长大的特点,人工干预很少。据村里老人讲,那时候一个小鸡要长到2公斤都很难,一般长个一公斤多就算是长成了,至于说周期的话少说也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再看看现在的生长时间,能保证45天的都不多,很多基本上就是一个月左右就被投放到了市场上,如此粗暴的批量饲养的方式就不可能保证口感了,所以农民会感觉买回来的鸡肉再也不如以前好吃了。
其二、饲料成了主食,几乎不喂五谷杂粮
如果说时间是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的话,那食物也是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人,很多都见过村里的鸡场是怎么养鸡的,鸡舍里通上高强度的电灯,24小时照明,不断的加饲料,让鸡不断的进食,地方不大的鸡舍里喂养几百上千只鸡,很多都是一只靠一只,几乎没有空闲的活动空间。在不少养鸡场,从幼鸡到出栏,很多鸡都没被喂食过五谷杂粮。
其三、逐利之下,真“鸡”难求
现在是商业化的社会,不管是农民还是城市人,都在考虑着如何扩大营收,所以想要买到一只真正散养的鸡并不容易,就算是有些在集市上穿着农民的衣服,打扮的很朴素的小贩,其实很多也是从鸡场里边贩来的鸡,并不是真正的散养农家鸡,所以就算是集市上买到的所谓“土鸡”,大多数情况也并非货真价实,至于说口味,肯定也会比较糙了。
以上就是很多农民为啥会感觉现在的鸡肉口味大不如从前,有时候想吃了买回来一只,炖熟了吃起来没有味道又不太想吃了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