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黄兴从开始合作两人之间的一个分歧双方到死都没有让步
时间:2019-11-09 07:40: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般来说,政治伟人之间也会有矛盾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不是私怨,而是公义,是主义或信仰之争。
孙中山和黄兴的分歧从产生之日一直到一方去世,双方均不愿做出让步。
双方的分歧是从合作之后的几年后产生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在入会的秘密誓词上,规定其任务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革命主张。
1904年2月15日,黄兴在湖南长沙成立华兴会,也主张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与会的有刘揆一、宋教仁、杨笃生、陈天华、刘道一、谭人凤等500人。
在这两个会中间的一段时期里,各地所建立的会、社、团舍、馆、所、室之类,名称繁多,不胜枚举,而其领导的核心,则为兴中会和华兴会。
1905年7月,中山先生赴东京,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介绍,认识了黄兴,两人畅谈革命形势,极为契合,主张将兴中会和华兴会合二为一,以便壮大革命力量。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协理,随后他们同心同德,经过多次起义,失败,在起义再失败,无数头颅无量血,最终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国。
在接下来二次革命中,孙中山和黄兴产生了分歧。逃亡日本后,双方分歧更加扩大。
1913年年底和次年春,正当中华革命党酝酸期间,黄兴也在东京。但陈其美在筹备工作中事事不与黄兴商量,个人独断独行,形成了一个宗派,上有胡汉民、张继、居正、许崇智、戴传贤、谢持等人的支持,下有15兄弟的拥护。
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筑地精养轩举行成立大会,孙先生宣誓加盟,就任总理职务。入盟誓约由田桐以小楷书写,用道林纸石印。
《誓约》中有“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一句,规定入党要有党员一人或两人介绍,由党的上级人员主盟,宣誓后还要在《誓约》上打手印。黄兴对此表示不满:
(一)认为党员只能服从大众,不能服从个人,所以不赞成“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一语;
(二)反对打手印,因为犯罪人才打手印,我们入党何必如此呢?
其实,上面所述只是黄兴反对的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反对陈其美、胡汉民的独揽大权。仅以《誓约》来说,他们事先没有同黄兴商量过,有单方强加,先斩后奏的意思,黄兴因而拒绝参加中华革命党。
田桐既为中山先生的信徒,又为黄兴的至交,一再在两人之间从事斡旋。
早在1901年,黄兴在湖北两湖书院求学时,即与田桐相识,并以宣传革命相砥砺。不久,黄兴走日本,次年,田桐亦去日本,两人朝夕相处,成莫逆之交。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黎元洪为都督,黄兴为总司令,田桐为秘书长。
中华革命党成立,田桐建议在《誓约》问题上稍事修改;在人事安排上,仍按同盟会的办法,孙为总理,黄为协理。中山先生对人选无异议,但对《誓约》问题表示不能更改,至于陈其美、胡汉民之辈,更不肯丝毫让步,他们早已想把黄兴排斥于门外了。
当时,支持黄兴的大有人在,曹亚伯即为其中之一。他原来住在民国社内,民国社即中华革命党党务部的所在地,该部部长为居正,居正看到曹亚伯支持黄兴,就叫他即日搬出民国社,曹不答应,居正就命令仆人将他的行李丢出门外,后来日本警察前来干涉,经了解情况后,代曹亚伯将行李搬至附近的旅舍。
白逾桓和杨时杰都是湖北省人,也支持黄兴,时常到民国社与居正吵架以至于动手打架。
黄兴见到事态日益恶化,决定买船票至旧金山,以息争端。临行前夕,他为了顾全大局,邀请中山先生小酌,以志话别。事前曾致函田桐。
文曰:“田桐兄鉴:弟将远适,特于明日(27日)午刻备小酌,恭请中山先生叙别(不谈国事),乞届时驾临寄寓,藉慰离绪,此颂大安,弟兴启,6月26日。”从信中可以看出黄兴颇有情绪。
他于1914年6月29日由东京动身赴美。孙黄两人分道扬镳,此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大损失。
不过,中山先生对于黄兴还是很谅解的。5月29日,他曾经致函黄兴,指出“二次革命”的失败,“全在不听我之号令”,所以坚持今后要做真党魁,做到事权统一,名实相副。对于黄兴之不参加中华革命党,并不苛求,因为各人主张不同,“则不入会者宜也”。
黄兴旅居美国期间,在华侨中继续作反袁宣传,护国战争爆发后,孙中山与黄兴又恢复了联系,共同致力讨袁。黄兴在国外为国内的反袁军积极筹措军饷。袁世凯死后,黄兴到上海,与中山先生来往密切。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于上海福开森路393号寓所,时年42岁。孙先生亲自视殓,主持丧事,并发函给国内外各党部告哀,函中说:“遽此凋谢,为国为友悼伤百端,谨告同志,共鉴察之。”翌年黄兴归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孙中山和黄兴,两个革命先驱,此事没有对错之分。伟人之间但有公义,绝无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