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综述 | 中国青少年失眠的评估工具和影响因素:一项范围综述

时间:2025-01-22 12:12: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图片

讨论

评估工具

目前中国青少年失眠的患病率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4.2%~54.15%),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研究所使用失眠的评估工具不一致。本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失眠使用较多的评估工具为ISI和失眠自编评估工具。以这两种评估工具为例:ISI评估参与者失眠的严重程度,而自编评估工具衡量参与者失眠临床表现的出现频率;ISI除包含失眠临床表现的评估外,还包含日间功能损伤、睡眠满意、睡眠担忧的评估,但自编评估工具仅评估失眠的临床表现。

评估工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对于获取可靠数据至关重要,使用合适的评估工具是理解中国青少年失眠的流行病学特征、识别风险因素、评估治疗效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及促进国际合作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为更清楚地掌握中国青少年失眠的流行病学特征,未来研究需要明确失眠定义,并注意不同评估工具之间的差异,明确工具选取的目的。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可能影响青少年失眠感知、描述或表现,选择评估工具也需要综合考虑评估工具的文化适应性及心理测量特征等内容。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少有研究涉及评估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此外,本综述纳入的所有研究中,仅有1项报告了客观测量的睡眠特征,睡眠的客观数据严重不足。睡眠的客观测量数据对失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客观测量数据可以避免被试的自我报告偏差;另一方面,客观测量数据所采用的指标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潜伏期、卧床时间、深睡时间、浅睡时间、快速眼动睡眠等数据,可以为不同研究之间搭建对话的“桥梁”。传统的多导睡眠仪能提供精确的睡眠数据,被认为是客观测量睡眠的“金标准”,但成本高昂和场地限制阻碍了其应用,近年来智能化可穿戴式设备(如体动记录仪、额贴式睡眠仪器、智能手环等)的迅猛发展,为睡眠的大规模客观测量增加了可能性,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如加速度计、心率监测器、血氧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睡眠周期。

影响因素

目前中国青少年失眠的影响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涉及人口学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因此改善中国青少年失眠现状需要多学科联合、多系统协同配合及多方面共同出力。

青少年失眠受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改善青少年失眠现状需要临床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可以治疗个体生理疾病、改善躯体不适、缓解疼痛,为失眠的青少年开具合适的药物。而心理学家专注于识别和处理失眠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通过改变不利于睡眠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个体的心理困扰。

家庭、教育、医疗等系统共同参与。青少年的睡眠卫生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个系统,而应是多系统相互渗透、共同发力、共同推进,为青少年提供多层次的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优化睡眠的初级保健环境,提高基层医生对青少年失眠问题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推动睡眠健康纳入学校卫生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和日常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睡眠健康意识。大力推动睡眠医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建立中国青少年失眠数据的合作与共享机制,及时掌握青少年失眠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深入研究青少年失眠的原因、影响及有效治疗方法,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南,指导学校和医疗机构的睡眠健康干预工作。

总之,改善青少年睡眠一方面需要青少年自身加强睡眠健康意识,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塑造健康、规律的生物钟,坚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正确看待学业压力,学会调整情绪等。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健全青少年睡眠状况监测体系,定期进行青少年睡眠及心理健康筛查,并通过学校的健康促进计划、社区街道和社会媒体的科普宣传、青少年医疗保健服务等多方面资源整合,发挥医学、心理学等学科联合作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合适的睡眠教育资源,为高失眠风险青少年提供及时的评估和心理支持,为有失眠困扰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睡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服务。

未来的研究方向

首先,为更准确地掌握中国青少年失眠的流行病学特征,未来研究需要建立中国青少年失眠数据的合作与共享机制,对评估工具的心理测量特性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检验,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研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收集流程,同时增加失眠的客观数据(如多导睡眠仪、体动记录仪、额贴式睡眠仪器等),客观指标和标准化数据可以避免参与者的主观报告偏差,增强研究之间的互动性,让不同研究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其次,中国青少年失眠的影响因素较多,但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主要采取横截面研究,这导致相关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横截面研究通常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数据,容易受到混淆变量的干扰,难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纵向研究能帮助研究者揭示失眠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轨迹,揭示不同因素对失眠影响的长期效应,帮助研究者识别失眠的早期预警信号,因此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纵向研究,以阐明中国青少年失眠的内在机制。

再次,中国青少年失眠的治疗方面存在空白,在纳入的23项研究中,仅有1项研究涉及失眠治疗。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中国青少年失眠的治疗,综合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教育体系及家庭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中国传统医学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草药)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设计出适合中国青少年的失眠治疗方案。

小结

中国青少年评估工具种类多样,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但目前研究对评估工具的信效度检验不足,失眠的客观测量数据严重缺乏,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主要采用横截面研究,无法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失眠随时间的发展轨迹,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验证现有工具的信效度,提供睡眠的客观测量数据,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如纵向研究)探讨失眠的影响因素。当前关注到中国青少年失眠治疗的研究十分匮乏,呼吁更多学者关注中国青少年失眠治疗,设计出适合中国青少年的失眠治疗方案。

本文来源:余悦敏,莫非非,李乐思,等 . 中国青少年失眠的评估工具和影响因素:一项范围综述[J]. 中国全科医学,2025,28(10):1213-1219,1248.

上一篇: 研究建议:少吃点,身体真会老得更慢!

下一篇: 【思辨与争鸣研究·聚焦传统医学】&quo...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