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医经典必背方剂歌诀

时间:2025-01-22 12:12: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方剂歌诀在我们背诵和使用方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想使用方剂,但记不全方剂的配伍时,方剂歌诀就是重要的“药引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回忆起那些熟悉的知识。下面这些常用的方剂歌诀,您还熟悉吗?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一贯煎中生地黄,

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疏肝气,

阴虚肝郁此方良。

 

二仙汤(《妇产科学》)

二仙温肾益阴剂,

仙茅巴戟仙灵脾,

黄柏知母与当归,

肾虚火旺服之宜。

 

二妙散(《丹溪心法》)

三妙散(《医学正传》)

四妙散(《成方便读》)

二妙散中苍柏兼,

若云三妙牛膝添,

再加苡仁名四妙,

渗湿健脾功更全。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

苓草姜梅一并存,

燥湿化痰兼利气,

湿痰为患此方珍。

 

十灰散(《十药神书》)

十灰散用十般灰,

柏茜茅荷丹榈随,

二蓟栀黄皆炒黑,

凉降止血此方推。

 

十枣汤(《伤寒论》)

十枣逐水效堪夸,

甘遂大戟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

咳唾引痛服之佳。

 

七厘散(《同寿录》)

七厘散是伤科方,

乳没血竭冰麝香,

红花儿茶朱砂末,

外敷内服功见长。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

萹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

湿热诸淋服宜煎。

 

八珍汤(《瑞竹堂经验方》)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八珍四君四物从,

气血双补功独崇,

再加黄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效力宏。

人参养荣十全内,

更添五味去川芎,

陈皮远志加姜枣,

气血两虚用有功。

 

人参蛤蚧散(《博济方》)

人参蛤蚧作散服,

杏苓桑皮草二母,

肺肾气虚蕴痰热,

咳喘痰血一并除。

 

九仙散(《卫生宝鉴》引王子昭方)

九仙散用乌梅参,

桔梗桑皮贝母存,

粟壳阿胶冬花味,

敛肺止咳功用神。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加减临证再变通。

 

三子养亲汤(《杂病广要》引《皆效方》)

三子养亲祛痰方,

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姜。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

夏朴通草竹叶存,

加入滑石渗湿热,

身重胸闷属湿温。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大补阴丸知柏黄,

龟板脊髓蜜成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

阴虚火旺制亢阳。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芍阿胶,

龟鳖牡蛎地甘草,

麦冬麻仁五味子,

鸡子黄入息风好。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大建中汤建中阳,

蜀椒干姜参饴糖,

阴盛阳虚腹冷痛,

温补中焦止痛强。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伤寒论》)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

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

峻下热结第一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

便硬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

便秘口渴急煎尝。

 

大青龙汤(《伤寒论》)

大青龙用桂麻黄,

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

解表清热此方良。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

妙法内攻并外攘。

 

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秦艽汤羌独防,

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术草,

养血祛风通治方。

 

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黄,

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热实结胸证,

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泻热逐瘀服之康。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附子汤,

细辛散寒止痛良,

冷积内结成实证,

功专温下妙非常。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

偏正头痛悉能攘。

 

小青龙汤(《伤寒论》)

小小青龙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小建中汤(《伤寒论》)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痛服之康。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配黄芩加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

 

小陷胸汤(《伤寒论》)

小陷胸汤连夏蒌,

宽胸开结涤痰优,

膈上热痰痞满痛,

苔黄脉滑此方求。

 

小蓟饮子(《玉机微义》引《济生方》)

小蓟饮子藕蒲黄,

木通滑石生地黄,

归草栀子淡竹叶,

血淋热结服之康。

 

地黄饮子(《圣济总录》)

地黄饮子山茱萸,

麦味菖蒲远志茯,

桂附巴戟肉苁蓉,

石斛薄荷姜枣服,

此方主治喑痱证,

开窍化痰阴阳补。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内用槟黄,

芩连归桂甘草香,

重在调气兼行血,

里急便脓用之良。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红肺家伤。

 

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托里消毒参术芪,

茯苓归芎芍草桔,

皂刺白芷金银花,

扶正托毒效称奇。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火炎汗出六黄汤,

归柏芩连二地黄,

倍用黄芪为固表,

滋阴泻火止汗良。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四逆芍桂枝,

细辛甘枣木通施,

血虚寒厥四末冷,

温经通脉最相宜。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当归芍药用川芎,

白术苓泽六味同,

妊娠腹中绵绵痛,

调肝理脾可为功。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当归补血君黄芪,

甘温除热法称奇,

黄芪一两归二钱,

阳生阴长法可依。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有麦冬,

人参半夏粳草同,

身热烦渴脉虚弱,

益气生津降逆功。

 

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

东垣朱砂安神丸,

地草归连配合全,

心烦怔忡失眠症,

泻火养阴神自安。

 

华盖散(《博济方》)

华盖麻杏紫苏子,

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

急宜煎服莫迟疑。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红花桃,

赤芍川芎牛膝草,

柴胡枳桔归生地,

血化下行不作劳。

 

舟车丸(《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

舟车牵牛及大黄,

遂戟芫花槟木香,

青皮橘皮加轻粉,

燥实阳水却相当。

 

交泰丸(《四科简效方》)

心肾不交交泰丸,

一份桂心十份连,

怔忡不寐心阳亢,

心肾交时自可安。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安宫牛黄开窍方,

芩连栀郁朱雄黄,

牛角珍珠冰麝箔,

热闭心包功效良。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四般功,

口糜淋痛小肠火,

引热同归小便中。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阳和汤方解寒凝,

温阳补血阴疽宁,

熟地鹿胶姜炭桂,

麻黄白芥草相承。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防己黄芪金匮方,

白术甘草枣生姜,

汗出恶风兼身肿,

表虚湿盛服之康。

 

防风通圣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防风通圣大黄硝,

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

外疡疮毒总能消。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天王补心柏枣仁,

二冬生地归人参,

玄参桔梗茯朱砂,

远志五味共丹参。

 

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

天台乌药楝槟姜,

巴豆青皮茴木香,

少腹脐旁寒疝聚,

掣腰掣胁痛难当。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

栀芩牛膝夜交藤,

杜茯寄生益母草,

清热平肝息内风。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木香槟榔青陈皮,

枳柏黄连莪术齐,

大黄牵牛加香附,

热滞泻痢皆相宜。

 

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腑,

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

小便通利水饮逐。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蒲公英,

野菊银花紫地丁,

紫背天葵煎加酒,

诸疔痈疮此方灵。

 

止嗽散(《医学心悟》)

止嗽散桔草白前,

紫菀荆陈百部研,

镇咳化痰兼解表,

姜汤调服不必煎。

 

内补黄芪汤(《刘涓子鬼遗方》)

内补黄芪地芍冬,

参苓远志加川芎,

当归甘草官桂并,

力补痈疽善后功。

 

内消瘰疬丸(《疡医大全》)

内消瘰疬夏枯藻,

枳桔玄贝蔹荷翘,

归地大黄花粉草,

海粉玄明青盐消。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贝母瓜蒌花粉研,

陈皮桔梗茯苓添,

呛咳咽干痰难咯,

清肺润燥化痰涎。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牛蒡解肌荆薄翘,

丹栀玄斛夏枯草,

疏风清热又散肿,

牙痛颈毒俱可消。

 

乌梅丸(《伤寒论》)

乌梅丸用细辛桂,

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

温脏泻热又安蛔。

 

月华丸(《医学心悟》)

月华丸方擅滋阴,

二冬二地沙贝苓,

山药百部胶三七,

獭肝桑菊保肺宁。

 

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益元散

碧玉散(《伤寒直格》)

鸡苏散

六一散用滑石草,

清暑利湿有功效。

益元碧玉与鸡苏,

砂黛薄荷加之好。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知柏地黄丸(《医方考》)

杞菊地黄丸(《麻疹全书》)

都气丸(《症因脉治》)

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

耳聋左慈丸(《饲鹤亭集方》)

六味地黄益肾肝,

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

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阴明目加杞菊,

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调金水生,

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入磁柴可潜阳,

耳鸣耳聋俱可安。

 

艾附暖宫汤(《仁斋直指方论》)

艾附暖宫用四物,

吴萸官桂加芪续,

米醋糊丸醋汤下,

专治带多痛在腹。

 

平胃散(《简要济众方》)

平胃散用朴陈皮,

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中消胀满,

调胃和中此方宜。

 

玉女煎(《景岳全书》)

玉女煎用熟地黄,

膏知牛膝麦冬襄,

水亏火盛相为病,

牙痛齿衄宜煎尝。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玉屏组合少而精,

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

固卫敛汗效特灵。

 

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玉液汤中葛山芪,

知味花粉内金共,

饮一溲一消渴证,

益气生津有奇功。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金匮甘麦大枣汤,

妇人脏躁喜悲伤,

精神恍惚常欲哭,

养心安神效力彰。

 

右归丸(《景岳全书》)

右归丸中地附桂,

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

益火之源此方魁。

 

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

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

壮水之主方第一。

 

左金丸(《心溪心法》)

戊己丸、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左金萸连六一丸,

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

香连去萸热痢安。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效力杰。

 

归脾汤(《正体类要》)

归脾汤用参术芪,

归草茯神远志宜,

酸枣木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

四生丸中有生地,

柏叶荷叶与艾叶,

吐衄妄行皆血热,

凉止收功效力杰。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却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气滞使。

 

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四妙勇安金银花,

玄参归草共煎下,

清热解毒兼活血,

治疗脱疽此方夸。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四物归地芍川芎,

营血虚滞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

临证之时可变通。

 

四神丸(《内科摘要》)

四神故纸与吴萸,

肉蔻五味四般齐,

大枣生姜同煎合,

五更肾泻最相宜。

 

四逆汤(《伤寒论》)

四逆汤中附草姜,

四肢厥逆急煎尝,

脉微吐利阴寒盛,

救逆回阳赖此方。

 

四逆散(《伤寒论》)

四逆散非四逆汤,

柴甘枳芍共煎尝,

透解阳郁治热厥,

调理肝脾效亦彰。

 

四磨饮子(《证治要诀类方》)

五磨饮子(《医便》)

四磨饮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沉香槟,

四味浓磨煎温服,

破气降逆喘自平。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理气力非轻。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用银花,

防芷归陈穿山甲,

贝母花粉加乳没,

草芍皂角酒煎佳。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失笑灵脂蒲黄同,

等量为散酽醋冲,

肝经瘀滞心腹痛,

祛瘀止痛建奇功。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宜产后尝,

归芎桃草加炮姜,

恶露不行少腹痛,

温养活血最见长。

 

生脉散(《医学启源》)

生脉麦味与人参,

补气生津保肺阴,

少气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汤治热痢,

黄连黄柏及秦皮。

若加阿胶与甘草,

产后下痢正相宜。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汤中石膏知,

甘草粳米四药施,

辛寒清热且生津,

气分热盛最相宜。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痹胸闷痛难当,

喘息短气时咳唾,

难卧当加半夏良。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

化痰息风是效方。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配芩连,

干姜甘草枣人参,

苦辛兼补消虚痞,

法在调阳与和阴。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四七汤(《易简方》录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厚朴痰气疏,

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同煎名四七,

痰凝气滞皆能除。

 

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加减葳蕤用白薇,

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

滋阴发汗此方魁。

更多内容

收藏:中医经典必背方剂歌诀

收藏:中药药性歌诀集锦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

486味中药药性记忆歌诀,建议收藏!

中药歌诀汇总——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十八反、十九畏、中药性味归经!(建议收藏)

 

上一篇: 收藏:中药药性歌诀集锦

下一篇: 日本常用的汉方300首方剂、十大日本汉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