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世界,广州科创走“国际范”

时间:2019-11-04 11:43: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牵手世界,广州科创走“国际范”

白俄罗斯专家正在进行太赫兹技术性能测试实验。

广州是开埠两千多年从未关闭的通商口岸,也是历经千年不衰且永葆活力的商业城市。广州开放的禀赋格外鲜明,深入骨髓、与时俱进。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了担负起湾区“创新大脑”和“核心引擎”的作用,广州正在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有机统一。

目前广州市与12个国际高水平研究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有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7家,省属单位的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126家。广州仍在不断加强与全球创新网络有效对接,集聚全球创新能量,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交往之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牵手伯明翰大学:

开创全方位合作新模式

今年10月23日下午,广州市政府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再次签署为期5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

2011年9月,英国伯明翰大学在穗成立了广州中心,由此拉开合作的序幕,也开创了中国地方政府与外国大学全方位合作新模式。

伯明翰大学与广州近年来的科技合作可谓亲密无间,双方合作领域扩大到科研合作、合作办学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产品开发四大方面。

来自伯明翰大学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双方开展了40多个合作研究项目,各方科研投入总计1.75亿元,产生的效应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也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自2012年启动的“广州出生队列研究”是双方签署协议后的首批合作项目之一,通过研究分析环境、饮食、气候等因素对孕妇、新生儿的心智发育影响,为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该合作研究项目已招募了近40000名孕妇,已经存储超过200万份生物样品,是中国此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伯明翰大学铁路研究与教育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大学铁路研究和教育中心。自2013年以来,伯明翰大学的专家与广州地铁公司开展了科研合作。广州地铁与伯明翰大学合作研发了多列车仿真系统器,这能分析列车的供电以及将制动产生的能量存储,结合列车时刻表的优化,确保铁路设备和流程能够有效协同,预计能为广州市节省高达700万元的电力成本。

2018年,在广州市科技局的牵线下,广东省科学院和伯明翰大学的研究团队建立了联合研究平台——广州先进制造与创新中心。该中心目前共启动了13个合作科研项目,双方的合作领域包括3D打印、焊接技术、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等。

伯明翰大学校长大卫·伊斯特伍德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当我把与广州市政府的合作当作一个例子来讲时,各地的合作方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合作模式。我相信许多城市有兴趣开展这种形式的合作。我相信与广州市的合作也是这些合作当中最好的。”

对于再次签署为期5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大卫·伊斯特伍德表示,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发挥伯明翰大学的特长,为广州市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联合以色列:

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以色列以颠覆性技术闻名,被称为创新的国度。广州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内首批四个开展中以合作的试点城市之一,在与以色列的科技合作当中,广州也正在探索以色列的“科创密码”,在科技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

2015年,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签约设立,基金委托给由以色列苏格博士团队为主导的以琳创投公司管理,作为以色列前贸工部部长、前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任,苏格博士有丰富的科技投资经验,更是以色列科技政策的制定者。因此这个中方投资、以方运营的基金,不仅能担任促进中以产业技术交流的连接者,也能成为建立先进科技创新体制的推动者。

据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主要负责人介绍,成立4年来,他们已经引进了8个以色列科技项目落地,这个成绩在开展中以合作的城市中已经非常显著。

今年9月在该基金牵线下,广州市代表团访问了以色列。访以期间,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开发区和希伯来大学签订了关于一起合作创建新型的脑科研究中心的合作备忘录。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中心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设立分中心的方式分布在广州的各大医院的科室中,将国际课题放在医院里共同完成。

“我们并不是要单独盖大楼设一个中心,而是根据现有条件给予医院最实际的支持,支持主要是以专家资源和设备的方式来体现。” 该负责人说,建立脑科研究中心是要把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而不是为了圈地,这种务实的科技创新理念也来自以色列。

2018年,在基金的支持下,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正式运营,这里也尝试学习以色列在扶持产业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以色列,当初创企业的产品确实有公共需求的,社会资本还看不上,政府会为了产业的创新发展,承担早期的创业风险。并且对于企业是否能得到投资的评估,并不是由政府来完成,而是聘请第三方的团队来做。

对接独联体国家:

红娘为企业架起科技合作之路

拥有85年历史之久的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举世闻名。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在2012年落户于广州,中乌双方科研团队在这个平台上联手开发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短短几年内,该院已建成5个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创新研发平台,其在核电大型容器全位置焊接等技术方面的突破,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广州与独联体国家长期保持科技领域的密切合作,这种合作已不限于搭建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这样的高水平国际创新平台,而更加深入到企业的一个个技术发展需求中。比如广州万力集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共建“广州万力中乌精细化工联合研究院”等。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首个专业从事对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的社会组织。10年来,联盟向广东省和兄弟省市推介了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独联体各国的最新科技成果和项目2000余项,实现项目对接600项、签约240多项、产业化30多项,产值达数十亿元。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也是在联盟牵线搭桥下成立的。

“中国企业在技术整合能力上很强,但是独联体国家在某些技术核心环节具有优势,双方还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秘书长郭凤志说,企业需要技术支持时,会首先寻找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但是发现双方的关注点不同,很难达到企业预期目标时,所以便会舍近求远。而独联体国家的科研院所也有对外技术合作研发的需求,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因为掌握技术的来源,也了解技术需求市场,便成了牵线“两端”的红娘。

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校长沃伊托夫·伊戈尔·维塔利耶维奇曾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白俄罗斯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是市场很狭小,需要中国的大市场做产业转移”。

“如今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寻找独联体的创新支撑时,都会找到我们。” 郭凤志如是说。在纪念广州开展国际友好城市工作40周年之际,他们也正在协助承担相关接待工作。

上一篇: 如何看待“互联网+信号灯”新模式?

下一篇: 赵丽颖深夜发文传播正能量,工作室同步发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