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的课程,有我的舞台,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建设纪实

时间:2019-11-01 19:52: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有我”的课程,有我的舞台,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建设纪实

一条笔直的干道,学生们每天从这里进出校园,中间榉树林立。两只喜鹊或在巢中休憩,或在枝间啼鸣,或扑腾着翅膀飞翔……人、树、鹊,不仅是画面的和谐,更是共生的愉悦。

陶行知塑像下镌刻的“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是对共生文化最直接的表白,走进校园,你就是这里的一份子。

把讲台还给学生,课堂才有了生命

什么是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通州中学的共生文化?校长季仲平形象地说:学校应该是个大舞台,这舞台需要师生共同搭建。比如我们的讲台,它属于能站在上面板书的每一个人。

“高中时,老师们经常让我上台讲授新课。每一次上台的机会,我都特别珍惜,尽力表现。正是这些走上讲台的成功经验,强化了我要当老师的意愿。”今年高考考出423高分的丁又也同学,主动放弃清华大学,录取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在华师大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他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说:“我也感慨过,我的高中探索的‘共学课堂’是那样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

早在2009年,通州中学就推出了符合教育规律的“预学、探究、提升”高效课堂模式“共学课堂”:学案预学→预学反馈→情景探究→交流提升→反思拓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变“学会”为“会学”。

“你把课堂看做什么,你就会在课堂教什么。课堂上,学生能讲学生讲,老师要讲讲关键。”这是季仲平校长对南通市课堂改革“十二字意见”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朴素理解。“共学课堂”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每年会吸引近千名省内教师到校交流。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到校参观后说,高中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善思考、会表达、能合作、愿分享!

“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是通州中学的办学理念。

将学校缩小为课程,将学生放眼至未来

通州中学从2014年开始,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开始构思全面支撑的学校课程。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有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他们依托学校共生文化,开发建设了“共生校本选修课程”,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其中选修课的创新类、体教结合类教育课程主要由创新班、体育特长生承担。在他们推行校本选修课程两年后,南通市组织了基于课程建设的首批特色学校评比,通州中学高分通过现场验收,专家组这样评价:作为一所有着传统教学优势的学校,能够跳出分数思维,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遵循着人的发展规律进行着最优的教育。

“我们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必须提供什么,我们招收的是地区最优秀学生,就必须以最好的教育成就他们;另一方面,从立德树人到‘德智体美劳’,这些国家人才目标落到我们基层学校,必须依赖课程来实现。”分管教学的张圣兵副校长说的这些话,折射出通州中学对教育责任的自觉担当。获得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接力比赛冠军的王鑫是通州中学2016年录取的体育特长生,录取后随即接受“体教结合课程”全面培养,学校为他制定了“教练+教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江苏省体育训练中心已经将他作为2022年全国运动会的种子选手培养。

课程是学生的,学校才是有品质的

2016年开始,季仲平校长将对课程的重新思考首先在自己主持的“普通高中英语‘模块教学’创新实践”项目中付诸实践。他邀请在学校各类演讲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聘请他们参加“英语演讲”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学生了解学生、朋辈教育更有说服力的特点,从课程内容到课程评价作了全面的系统更新,课程由师生共同执教。

“普通高中英语‘模块教学’创新实践”项目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基础类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可以说,通州中学共生选修课程从“1.0版本”走向“2.0版本”的标志,就是学生开始参与课程开发。

他们开始注意避免“教师⇒课程⇒学生”三者之间的单向流动,而是采用多种途径,鼓励具备较高知识能力的学生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课程⇌学生”的双向互动,从根本上体现共生文化理念。“2.0版本”的共生选修课程最大特点在于以尊重学生需求为前提,实现从“学校定课程”到“学生定课程”的逆向转变;从“学校限课程”到“学生选课程”的逆向推进;从“教师主导课程”到“多元参与课程”的逆向扩展。

2018年,学校“以审美为价值取向的共生课程建设”申报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在课程前期设计过程中大量聘请优秀学生参与开发。朱单乐同学有着较高水平的钢琴演奏技巧,参加南通市“三独”比赛获一等奖,曾与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四手联弹共演曲目。于是,他便成为审美课程“音乐风雅”的课程参与者。

2019年,通州中学又成功申报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指向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共生课程”同样遵循“共生方式”开发建设。学校创新增设了班级心理委员职务,让他们成为最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课程指导老师。

这些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会与国家课程形成冲突吗?季仲平校长说,两者不仅没有冲突,而且融合得相当好。诀窍在于从“共生”上做文章,提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校本课程为“能力伴随”的融合思路。通过课程融合教育,让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养成国家情怀。

深秋季节的通高校园,枝头的香橼青色未黄。每到金黄,师生们都可以采摘。采摘的时候,师生合作颇为热闹,有老师拿着竹竿,有学生张着口袋,有老师摘给学生,有学生摘给老师……热闹的采摘场景可以看作是教育的隐喻:没有谁主谁次,共建一个“有我”舞台,远比给谁一个舞台更富意义!(李凌)

上一篇: 恭喜!陈山聪今日迎娶圈外女友深情告白我会...

下一篇: OPPORenoAce明日开售200元优...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