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站”里的大文章
时间:2019-11-22 11:13: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为什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花费时间这么多,成效却不高?”“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怎样在课堂中才能落实好?”日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研修活动,40余名来自南塘桥小学及附近乡村学校的教师齐聚一堂,向坐在台上的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黄亚芬、常州市语文骨干教师刘芙华提出疑问。
这是常州市庄惠芬名校长培养基地语文学科乡村培育站的一场常规活动。2018年,常州在全市建立了19个由办学实绩特别显著、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校长主持的名校长培养基地,打造校长专业成长共同体。基地共有254名培养对象,在为期3年时间里,他们将通过理论学习、主题沙龙、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庄惠芬领衔的培养基地一共有19名成员。庄惠芬发现,基地成立以后,她与成员们交流最多的是彼此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但乡村学校面临的另一个发展难题——薄弱学科如何提升,却是这些校长们一直想解决又难以解决的“心病”。
怎么办?校长们聚在一起,很快就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何不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培育站,发挥各自学校的学科优势,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带领基地成员校共同成长?于是,庄惠芬带领校长们在对各校学科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以施璐嘉、彭峰、黄亚芬等21位市区学科带头人为领衔人的16个乡村学科培育站,并在14所小学落户。
以南塘桥小学为例,校长吴亚娟是常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这几年学校语文学科相对薄弱,“主要是缺少学科领衔人”。吴亚娟希望在自己的学校建立语文学科培育站,加大对语文教师专业引领。
“培育站的第一轮运作时间为一年,由培育站学科领衔人、培育站设点学校、名校长培养基地三方共同签订合作协议,领衔人负责学科专业引领;站点校负责提供后勤保障;基地负责总体协调。”庄惠芬说,“一年结束后,学校可以根据培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和领衔人的意愿,选择终止合作或者继续合作。”设点的学校每月至少举办一次研修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展示、评课议课、座谈会、沙龙等研修活动。除了本校教师,其他学校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来参加。
“乡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庄惠芬表示,学科乡村培育站不仅能使站点学校教师获益,也能加深领衔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再认知和流程再造,从而实现对乡村学校所需求学科的精准帮扶,“学科强了、教师优了、课堂活了,教育就美了,城乡差距就缩小了”。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