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益:科普教育要避免浮躁
时间:2019-11-18 09:27: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81岁的李象益依然在做科普。他是中国科技馆的创建者之一,并且推动了全国科技馆以科学中心理念建馆与科普创新,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科普领域最高奖“卡林加奖”。前不久,李象益来到中国青年报社为青少年观众录制了一期《强国课堂》节目。
这位头发银白色的老者拿出一块红绸子,“小朋友们看,我把它从右手塞到左手”,然后他张开双手,结果两手空空。“我再把它变回来”,红布又出现在他手中。
这是什么科学原理?“这运用了心理诱导中的一个原理——非注意盲视。”李象益展示出套在大拇指上的“假肢套”,揭秘说,其实红绸子刚刚被藏到了这里面。“科学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学会探索和发现”。
这位在全球科普界响当当的人物,出门作报告时总是随身携带一个魔术“百宝箱”,以备科普之需。李象益认为,尽管我国的科普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还是存在“大而不太强”的问题。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从他的小魔术里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不少科普还是停留在知识传播层面,科学思维、科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播还不够。”李象益说。他每次变小魔术,其实目的都不仅是要讲述原理,更在于启发青少年形成习惯探索和发现的科学思维。
“未来是一个创意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有创造力的人。”他认为,这种创造力首先来源于深度学习,也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深度探究。而观察是一种探究与发现的重要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把过去不了解或未知的的东西搞清楚。另外,他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过程”,青少年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由不认识到认识、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要通过过程教育逐渐培养出丰富的科学思维。
他认为,我国在提高科普水平方面,还需要补几块短板。比如,加强科普创作的队伍和人才建设。他呼吁出台更多相应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科普事业的发展,加入到科普队伍当中来;再如,科普应该在创新上下功夫,科普教育要避免浮躁,不能搞“天下文章一大抄”,造成“同质化”;又如,应该重视培育创造力,要启迪青少年的好奇心,培育想象力。
谈及国际上成功的科普场馆建设经验,李象益做了一些具体推荐。
他首先提出,美国探索馆的理念值得学习。李象益介绍,探索馆的创始人就是创客教育的鼻祖弗兰克·奥本海默。这位科学家通过创建这一场馆,将现代科普理念带入了一个新纪元。探索馆倡导参与、互动、体验的主动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动学习,并且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作为目标。
另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科技馆是巴黎的发现宫,它重视传播“大教育”的概念。他介绍,发现宫将科技馆教育和学校的教育融合,使科技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发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新东西学校里是没有的,学生们就可以到科技馆去学习。还有美国加州的科学中心,则更加强调将当代科学技术转化成科普展品,开展教育。
作为我国科普事业的推动者,李象益也见证了中国科普场馆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等的建设感到自豪。但他期待中国的科普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他认为:“我们的科普场馆不但要有快速的发展和大的规模,还要扎扎实实推进创新和深度教育,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