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患者为何被送往北京?更多细节被披露
时间:2019-11-15 01:14: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充分认识鼠疫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目前一名患者病情稳定,另一名患者病情危重,但未进一步恶化。”今天上午,北京市卫健委通报了两名鼠疫患者的最新病情。
通报表示,经核查,患者由内蒙古当地救护车转至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机构治疗。有关密切接触人员,均已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截至目前,未接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等相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据财新报道,两名确诊的鼠疫患者是一对牧民夫妻,男性43岁,女性46岁,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某村镇。分别于10月25日和31日发病,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11月3日由救护车转至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后分别于11月4日和5日转入呼吸ICU。目前已转运至地坛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两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中,儿子和女儿目前无症状,已由急救车转运至地坛医院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患者是通过医疗转运途径从内蒙到北京,在密闭的医疗车里,疫情首先就有所控制。到医院后得到了及时的诊断、隔离和治疗,接触人员也处在医学观察和隔离的状态,目前没有续发病例,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刘起勇告诉“医学界”。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对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进行9天的医学隔离观察。从披露的信息来看,从11月5日至今,在朝阳医院急诊抢救期间的医护人员、共同就诊者,末次接触者已过9天,迄今未有发病者,续发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11月4日和5日患者入住朝阳医院的ICU后,接触者已处于良好防护状态,暴露可能性极低。因此两患者在北京的密切接触者续发感染的可能性极低。
“北京市民完全没有必要恐慌,这次的鼠疫事件完全在可防可控的状态。而且北京不是疫源地,没有病毒传播的环境。”刘起勇说。
疫情发生原因尚不明确
患者所在的锡林郭勒盟也已经紧急启动《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建立三级疫情应急反应机制。
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李志鹏介绍,疫情发生后,锡盟以患者居住地为中心和重点,开展重点监测,细化流行病学调查。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度,严格发热门诊管理,加强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
自治区专家组成员、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范蒙光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鼠疫疫情的发生原因正在调查中。“总体疫情在可控范围之内。”
锡盟是布氏田鼠的疫源地。刘起勇介绍,根据对内蒙疫源地的监测,因为气候变暖,降水有所增加,今年鼠间鼠疫比较活跃,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往年较高。
2019年8月14日、17日、20日和25日,两位患者所在镇在动物监测中就陆续检出鼠疫菌12株。据财新报道,两名患者曾自行进行过灭鼠,是否直接接触鼠类尸体目前尚不清楚。
鼠疫防控有难点
疫情发生后,内蒙当地医疗机构的鼠疫诊疗能力也受到了关注。
刘起勇向“医学界”确认,两名患者在内蒙未能确诊鼠疫,甚至没有确诊是传染性疾病。“当时怀疑是不明病原的新发疾病,患者就诊的医院水平有限,为了患者的安全,所以送到了北京治疗。如果确诊鼠疫,完全可以在内蒙的医院进行治疗。”
“当地医院很可能完全没想到会是鼠疫病例,这种情况在地方上是存在的。”刘起勇补充。
实际上,《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也提到,“我国鼠疫疫源地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当地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专业人员鼠疫防治知识水平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这是我国鼠疫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防治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的一大原因。
《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还提到了我国鼠疫防治的其他几个难点,其中特别提到,旅游人员等深入鼠疫疫源地区开展活动日趋频繁,鼠疫远距离传播风险不断加大。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偏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作为旅游景点逐渐被开发,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些地区,与鼠疫病原体接触的机会剧增,这势必增加了鼠疫疫情的发生和远距离传播的危险。”
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尹家祥在发表于《中国热带医学》杂志上的文章《我国鼠疫流行形势分析及其防治策略探讨》指出。
中国疾控建议,在鼠疫疫情活跃地区,要做到“三不”和“三报”——不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报告病死獭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原因不明高热和急死病人。
“在鼠疫疫源地的人,接触鼠类和鼠污染物,特别是鼠身上的跳蚤,感染的风险是存在的。”刘起勇强调。
“我国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持续存在,大中城市和人群聚集地周边地区不断监测到动物鼠疫疫情,近年来,每年都发生1-2起人间鼠疫疫情,几十起动物鼠疫疫情。”《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也强调,要“充分认识鼠疫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