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诞生地旧址复原平面图和3D动画“出炉”
时间:2019-11-12 13:03: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央财经大学西皇城根22号院(1949-1954)旧址复原的平面图和3D动画于近日完成,向学校7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旧址复原平面图和3D动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学校成立初期的校址容貌、校舍布局及其功能,丰富了学校“源头校址”的影像资料,为充实校史馆的相关内容提供了重要参考。
校门复原图
1949年7、8月间,华北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前身)财政部税务总局筹办华北税务学校时,购买了清末邮传部尚书陈璧所建的陈家大院作为校舍。大院位于西城区西皇城根22号,占地30余亩,房舍200余间。11月6日,华北税务学校在这里成立(1950年2月11日,更名为中央税务学校)。1951年上半年,中央财政学院在西郊四道口(即现在的学院南路校区)筹备期间,西皇城根22号作为二院,办学在这里进行。1953年9月,西郊四道口校部正式启用。直到1954年8月,学校从西皇城根22号彻底搬迁到四道口校部。此后,西皇城根22号院成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家属院。1965年,门牌号变成了现在的西黄城根南街45号。
大礼堂复原图
1949年到1954年,是学校的初创期。当时学校是三个校址、三处办学、五嬗校名。其中,在西皇城根22号院办学五年(1949.11-1954.8)。22号院成为中央财经大学的“源头校址”,先后承载了华北税务学校、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干部学校的办学功能。
由于上世纪70年代初原有建筑陆续被拆掉,建成了一排排住宅楼,现在的45号已面目全非。1969年9月学校被迫停办,档案损失惨重,现在难以从仅存的十余张老照片中全面、形象地感知22号院当年的模样。这成为中财大人难以释怀的校史情结,也是旧址复原研究的主要动因。
南北四合院复原图
旧址复原研究是由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武超群研究员具体负责开展的。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恪守“尊重史料、注重访谈、挖掘细节、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故事叙事和细节描写、图像分析、设计绘图等方法,查阅和研读了大量有关书籍、史料,访谈了45号院多位老居民。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参与了旧址平面图的绘制,旧址复原平面图和3D动画最后由校外专业人员制作完成。
西皇城根22号院(1949-1954)旧址复原图
据了解,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4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中央财经大学与共和国同龄,为国而生,与国同行。“源头校址”的复原,打开了一扇大门,可以让中财大人近距离触摸学校历史,直观感受中财大“小时候”的容貌,激发中财大人了解校史、发掘校史的热情,从而更加热爱中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