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到底可以有多扁?
时间:2019-11-10 21:39: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小时候每次看《猫和老鼠》都觉得太假了,猫怎么可能会被揍成这个样子,可笑。
直到长大后我也养了猫,才发现幼稚的人是自己。
猫的延展性似乎比动画里演的还要NB,就像遭到了二向箔的降维打击。
更惊人的是,这种神奇的维度转变是可控的。
当你试图用门关住一只猫时,就会看到它变成一张猫饼,从门底的罅隙滑进来。
然后它就当着你的面,再度膨胀成三维生物,扭腰晃胯的姿态像是嘲笑着你的无知。
我在想,这世上或许没有那密不透猫的门,猫和门的布朗运动将无休无止。
讲真,我甚至怀疑就算液压机遇到了猫,也会硬气不起来。
这种生物实在太会钻空子了,掌握脱水科技的三体人在猫咪面前都得甘拜下风。
为了探究猫的神奇之处,我决定诉诸于科学的力量。
但由于这种在猫咪身上发生的维度变化,已经超出了现目前地球的科技上限。
所以我们秉承着返璞归真的理念,选择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把它归结为物态变化。
略懂物理的人都知道,常见的物态无非就是固、液、气三种。
而铲屎官们也都下意识的认为猫是固态,能钻门缝只不过是变软而已。
就连历史上最著名的猫奴,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列宁也曾说过,“判断一只猫的属性,不是根据它有多扁或有胖,而是根据它原本的样子”,养了7只猫的同事小伟对此深信不疑。
但直觉告诉我,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就像普朗克说过那样,物理学不能单靠“思维定势”来获得突破,它应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之上。
真正的科学是需要整理大量的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规律和结论的,这是爱因斯坦留给后人的宝藏。
而后人也踩稳了巨人的肩膀,触摸到物理学新高度的旗帜。
法国里昂大学的教授Marc-Antoine Fardin,通过流变学(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力学)中的“底波拉数”证明“猫是液体”的理论,并一举斩获2017年的Ig诺贝尔奖。
“液体定义的核心就是,一种材料能够随着容器改变它的形状。”
“如果以猫为例,只要给它们足够的时间,它们就可以适应容器的形状。如果它们一段时间后能变成液体,那么猫就是液体。”
这是Fardin教授刊登在《流变学通报》的论文,他用最直观的白话,给我们这些外行解释了“猫是液体”的理论支持。
这一结论看似反常识,但仔细想想却又入情入理,毕竟科学的事情有时就是那么疯狂,一百年前又有谁会相信人也能上天。
你家主子可能前一秒还在活蹦乱跳,下一秒就在楼梯上川流不息。
水往低处走,猫往楼下流,一套连招下楼梯行云流水,顺便带走了楼梯上的灰尘。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怀疑老子当年说这话时,手里正撸着猫,结果撸着一半就tm流进缸里了。
雁过留声不留痕,猫过流缸又流杯。
喝完咖啡的水杯经常会长出一只猫,这是猫主子奖励铲屎官的洗杯服务。
当然,你也可以把猫带到厨房,用猫清洗下陈年的水垢,顺便保养下章丘的生铁锅。
所以如果下次在课上老师问你,常见的液体除了水和尿以外还有什么,你就站起来大声告诉他,还有猫。
但我隐隐觉得把猫单纯归为液体不严谨,因为这不能解释为什么每天早上我家的猫会像铁块一样压在我身上。
而根据我的观察,当不受外力作用或外力较轻时,猫就随处瘫成一大坨,不会改变它液体的状态。
但如果突然对它施加外力,猫的粘度就会下降,硬度极速增长,同时具有极高的危险性。
这种猫身上所具有的固液二相性,极其符合我们常说的非牛顿流体的特征,那是一种受到外力后就会变粘稠变硬的液体。
而生活中最常见的非牛顿流体,就是挂在你鼻孔的鼻涕,在抽泣和挣扎之间欲滴未落,从轻视与放纵的边缘滑到嘴角。
如果用这一理论去诠释猫的扁、猫的流动,那一切都解释的通了。
猫就是如此刚柔并济的生物,它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在不经意间展现的曲线美,不过是为了征服人类所做的练习罢了。
我似乎从猫的身上察觉到了一丝危机感,它们在进化的道路上比人类走的更快,更远。
说真的,我这就准备去写论文、投期刊,明年的诺奖指日可待。
或许还会动摇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石,开创一门新学科——猫的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