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走过10年:非遗已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时间:2019-11-08 21:11: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走过10年:非遗已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2010年,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潍水保护区”)经原文化部批准设立,成为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山东唯一。到今年,潍水保护区已走到第10个年头。10年来,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潍水保护区内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诸多非遗项目离开展览馆,以崭新的角色,融入了民众的生活。

△图为游客在青州古城体验传统纺线技艺

摄影:苏锐

牵手教育:人人都有一技之长

如今,21岁的李林峰时常庆幸,学校能大力发展非遗职业教育。

李林峰是一名患有听力障碍的大男孩。16岁时,在潍坊聋哑学校就读的李林峰,赶上了学校开始启动非遗职业教育。学校老师告诉他,不妨学学刺绣,毕业走向社会后,也算有一门手艺。

起初,李林峰对刺绣很反感,认为是女孩子该做的事。但在潍坊聋哑学校的老师一遍遍地劝慰下,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启了自己的刺绣学习之旅。几年时间过去了,李林峰不仅学会了刺绣的基本技巧,还创作了《枫叶流丹》《荷花》等在手工艺大赛中获奖的作品。

△图为李林峰正在刺绣

摄影:马越川

11月4日,潍坊聋哑学校的非遗教室里,坐在桌前认真绣制作品的李林峰,被透过窗户的阳光照着,显得格外安静。一旁的潍坊聋哑学校职业教育部主任陈福民告诉记者,学校开办非遗职业教育,就是要将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非遗技艺与听障孩子们的特点结合,因材施教,借鉴现代学徒制理念,为孩子们谋一个出路。

非遗与教育、全民艺术普及的结合,在潍水保护区是一个工作亮点,且成效显著。潍水保护区所在的潍坊市,为让非遗传承的基础更扎实,一方面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吸引年轻一代走近非遗传承人。

△图为听障学生正在制作核雕

摄影:马越川

在潍坊市临朐县,当地把周姑戏这一地方戏曲的传承,与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近几年,临朐县文化馆成立了群星周姑戏剧团,常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并在县文化馆专门设立传习课堂。

临朐县文化馆馆长卢媛媛说,群星周姑戏剧团每次走进校园,孩子们都开心得手舞足蹈。通过学习周姑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也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

△图为临朐周姑戏

摄影:马越川

联姻产业:勤劳双手绘出幸福花

近年来,到过潍水保护区乡村的人,多会对农家院墙上的彩绘印象深刻。这些彩绘有的是表现村庄的风土人情,有的是倡导村民要敬老爱老。简洁明了的文字配上生动的图画,让人耳目一新。但很多人想不到,就是这一幅幅看似简单的墙体彩绘,却在青州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图为画师正在制作青州农民画

摄影:马越川

青州是农民画之乡,2014年以来,当地大力发展农民画产业。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院长宋晓介绍,农民画的主要特点是色彩鲜艳、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这几年,青州农民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已增至3万多人,骨干创作力量约有700人。这些以乡土文化人才为主的农民画创作团队,如今非常忙碌。很多村庄为此成立了农民画合作社,批量承接与农民画产业相关的商业订单。

潍水保护区建设的目的,首先是实现非遗生态的整体保护。通过对项目的再挖掘、资源的再梳理,力求实现非遗技艺的现代化传承。这些年,潍水保护区内的非遗资源,很多已经过创造性转化成为了当地民众致富增收的手段。

△图为青州农民画

摄影:马越川

在作家莫言的家乡高密市,以前多在过年时才会张贴的扑灰年画,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扑灰年画技艺的重新繁荣,与当地所坚持的文创理念有很大关系。

高密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金孝说,10年来,潍水保护区的建设带给高密最大的变化,是设立了一批非遗传习所。这些传习所不是单纯的展览馆,而是兼具技艺的传承、项目的展示、产品的研发、理念的革新等多重职能。在传习所里,一个项目的多位传承人,甚至包括企业负责人,会定期举办研讨交流,寻找项目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之路。

△图为游客在高密市的非遗传习所观看泥塑文创

摄影:马越川

融入旅游:民俗与景区相互成就

实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是潍水保护区建设工作的重点。而在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遗如何介入旅游、助力旅游,则成为潍坊市各级文旅部门所面临的关键课题。

在距离昌邑县城几公里的地方,近两年多了一个创意十足的好去处——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与其他地方的文创园不同,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由当地的一家丝绸企业老厂房改建而来。这里有老旧车间改造的阅读书房,有旧仓库改成的酒吧,还有保留了原来企业生产设备的丝绸设备博物馆。

△图为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图片来源网络

11月5日,已是初冬时节,在华北本该进入旅游的淡季,但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运营方负责人安迎朝表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非遗是重头戏。创意园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工业遗产为载体,打造多个展示昌邑非遗的场所,实现活态的展示、活态的传承。“目标是让来到这里的游客,能集中地了解昌邑的民俗,观赏、体验、购买。”

在潍水保护区,非遗助力旅游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青州古城把非遗传承人请进景区,通过公益展演,丰富游客的观赏体验;潍坊市区的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创新打造了非遗空间,已成为研学游的重要目的地。

△图为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图片来源网络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田素英说,潍水保护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见人见物见生活”。10年来,潍坊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传承体系、丰富民众及游客的观赏内容、打造多部门联动的保护模式,如今已初步实现了保护区内的非遗生态整体塑造。未来,潍水保护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非遗+生活”的思路,力争探索出新时代非遗融入当下生活的可复制的经验。

来源:潍坊文旅发布

上一篇: 官宣!杨东升将再度担任2020年春晚总导...

下一篇: 原创中国“最特殊”的贫困户,专家一看,估...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