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至暗的新零售,遇挫的永辉云创

时间:2019-11-08 15:15: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至暗的新零售,遇挫的永辉云创

2019即将进入尾声,新零售这一赛道的玩家们该如何去复盘这一年?盒马生鲜试错填坑、阿里在线下狂奔后效果甚微,新势力与超级物种们在一波接一波的概念中要么关门歇业,要么亏损受困。就连入局较早的永辉也似乎在新零售这条路上越来越迷茫……

10月底,永辉五年以来首次一次性发布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收635.43亿元,同比增长20.59%,实现归母净利润15.38亿元,同比增长51.14%。受良好业绩带动,永辉超市当日开盘涨幅一度超过3%。而这一系列靓丽的数据,都是建立在了剥离「新零售」业务永辉云创基础之上。

与此同时,据天眼查消息,永辉云创原第四大股东今日资本将其原持有股份的一半转让给永辉云创CEO同时也是最大股东的张轩宁。此次变更后,今日资本持股4.8%,张轩宁持股34.4%。

尽管张轩宁接盘,代表其依然看好云创业务能增加外界信心,但资本方的减持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其对云创失去了耐心。新零售之路,永辉似乎并没有给投资人满意的答卷。

欲借新零售破局,反成拖油瓶

外界对于此次今日资本减持看法不一,而普遍认同的一主要原因还是一直以来永辉云创业绩表现欠佳,投资机构对此有所顾虑。

永辉云创从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2016年永辉云创净亏损为1.16亿元,2017年亏损为2.67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实现14.78亿元,亏损增至6.13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云创不仅连年亏损且亏损额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数据还危险的信号。

也正是因为连年递增亏损的云创拖累了永辉超市的业绩表现,导致永辉超市不得不将其独立出来。

2018年12月,永辉超市与张轩宁签订《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以3.94亿元的价格将永辉云创20%的股权转让给张轩宁,转让完成后,张轩宁持有永辉云创29.6%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永辉超市仍持有26.6%股权,退为第二大股东。

从此之后,永辉超市和永辉云创成为联营企业,不再并表,上市公司永辉超市的业绩才开始好转。但独立出来的永辉云创的业务并没有什么起色,从2019年半年报来看,其依旧亏损,亏损额达到6.20亿元。

7月,永辉超市旗下的超级物种上海五角场万达店倒闭,9月,超级物种北京地区再次关店,且多家门店自营面积大幅缩减。对于超级物种门店,永辉官方曾表示,再不盈利,就要下课。

但从整个新零售产业来看,盈利是整个行业都头疼的难题,不仅仅是永辉云创。

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盈利,88%亏损,7%则是巨额亏损。除永辉云创,盒马鲜生也在不断亏损。盒马单店每天亏损可达9.5万元,盒马去年销售额为100亿,亏损率已经达到了30%,总亏损额为43亿元。今年5月,盒马昆山店关闭,京东7FRESH也高层换帅。

与此同时,尽管新零售还只是一个新概念,但赛道竞争已经异常激烈。据业内不完全统计,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近40亿的资本已经涌入了新零售行业。

激烈的竞争、快速消散的消费新鲜感加上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门店运营管理成本,生鲜新零售从出生起就注定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落地跟不上膨胀的野心

撇开新零售环境式微的背景因素,我们回归云创本身。

和盒马地位一样,永辉云创也是永辉超市在新零售领域的试验田。有所不同的是, 盒马从入局新零售开始就一直专注在盒马鲜生业务上,之后再进行扩张。反观永辉云创,2015年成立时就定下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生活·到家三大核心业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战略,企图通过供应链+科技的双引擎驱动快速占领新零售市场份额。

超级物种主打「餐饮+超市+O2O」的运营模式,对标盒马鲜生,而永辉生活主打社区生鲜超市。永辉生活·到家其实是云创在前置仓的布局,对标叮咚买菜、京东到家等。

按照永辉云创「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的设想,消费者可以在APP或小程序上挑选超级物种或永辉生活的商品后,由永辉生活·到家进行配送,为临近3公里的用户提供最快30分钟送达的服务。

同时,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设想,永辉云创也开始了疯狂的扩张之路。尽管比盒马入局晚一年,但速度丝毫不比盒马慢。

公开资料显示,仅2017年超级物种就在全国开出了27家门店,同比阿里的盒马鲜生在2016、2017两年仅开出23家门店。2018年,超级物种提出了可开出100家门店的计划。虽然最终却只开出了46家门店,但这一数字仍约为2017年的两倍。

目前,永辉云创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优质生鲜食材体验店超级物种80余家、满足城市人生活所需的社区生鲜菜市永辉生活近500家、永辉生活·到家卫星仓40余个。

但回过头来看,心急的永辉、过于全面的布局、疯狂的扩张,都为后面的亏损甚至关店埋下了种子。

相比阿里、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公司,永辉云创背靠的永辉超市是一家典型的商超企业。除强大的供应链之外,新零售业务发挥不出永辉的传统优势。对于互联网运营、流量运营等等线上业务,永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可言。更不用提平台资源的整合能力。

尽管目前云创有腾讯的加持,可以利用微信的十亿流量进行导流,但其本身并没有多大能量来实现线上线下规模化发展。况且三部分的核心业务竞争都十分激烈。

另一方面,新零售赛道从提出至今也只有几年时间,至今也没有谁走出一条可盈利的经营模式。在没有出现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之前,且云创也没能验证自身经营模式可否盈利之前,云创便盲目地将经营模式快速扩张。这种冒险的做法只会导致冒险的结果,亏损甚至关店也是意料之内。

新零售没找到新的价值

对于永辉云创来说,成立至今,其一直在强调互联网新概念的同时,也积极布局智能物流、智慧零售等领域。

2017年,永辉超市旗下负责新零售业务的永辉云创以股权受让的形式投资北京超龙。紧接着永辉云创继续携手Geek+布局智能仓库,继续布局智能物流,加码智慧零售。与此同时,永辉云创和微信联手上线智慧零售小程序,继续为其新零售业务加护城河。然而,这背后究竟是护城河还只是资本故事还需要交给时间来检验。

但是目前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永辉云创积极布局智能领域以及在互联网新概念领域频繁亮相的背后,忽略了商业的本质——盈利。

永辉超市2017年和2018年的年报显示,其对北京超龙的投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金额从2017年的2.54万元增至2018年的37.25万元。近日,持有该公司35%股份的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

即使是新零售归根接地依然是零售,在永辉永创的新零售试验中,尽管对场景、供应链等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但对于「降本增效」的体现却微乎其微。疯狂的扩张、盲目的布局、偏颇的定位,2015年至今,只看到永辉的野心和焦虑。但新零售的路,永辉似乎还没能找到入口。

当然,不止永辉云创,目前在整个新零售行业都集中在对业态的创新层面,并意图通过业态的创新来实现消费场景的迁移,但成本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尚未找到均衡成本的解决方案背景下疯狂的扩张,只会平添更大的风险。

上一篇: 甘肃农大原副校长张国民案一审开庭:曾向火...

下一篇: 抢夺客车司机方向盘仅行拘7日?一句线索牵...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