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生升任科主任,这四种角色变化要注意
时间:2021-08-06 22:01: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来源:“诸任之谈医学人文“微信公众号
作者:诸任之
国内很多公立医院已经开始实行科主任竞聘制度,应该说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做法。不过,在目前的公立医院内部,仍然以学术或技术作为选拔科主任的主要因素,学而优则仕。往往很多主任在管理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更缺乏管理经验。如果该主任已经参与了科内的管理项目,大家都还比较熟悉,但如果这个主任是从其他医疗机构空降来的,那么管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从专业明星到管理一个团队、到领导一个科室,科主任要逐步为医院的经营负责,还要为整个科室人员负责,包括医生、护士等。这个时候,许多科主任会进退维谷,因为自身专业放不下,还要管理那么多人和事。那么尤其对于一个新上任的科主任,就需要注意以下四种角色变化,才能快速胜任。
首先是从专业人士到管理人士的转变
很多医生升职后,责任范围变得更广泛,来自各方压力,主任倾向留在职能舒适区,即和原来做医生没什么两样。这种反应可以理解的,毕竟该医生还是某领域的专家,对医院来说还是有价值的。不过,光专注在自己的领域可不能管理科室,因此,挪出足够的精力来看整个科室的运营变得非常重要。
“足够”的精力如何衡量?
即科主任不仅能做出有利于医院、科室发展的决策,还可以评估团队里的人才。为了兼顾做到这两点,他们需要意识到,科室是否已制定了标准的考核体系,即满足医院的各项指标,还能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评估。
通俗的说,就是搞个研究,也得先定课题吧。
其次是从研究分析到资源整合的转变
科学家往往非常内敛,对专业要求高,对数据、细节敏感,用一个词描述他们的工作就是废寝忘食。而管理者需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收集各种信息,了解不同人的想法,才能有效的做出良好的判断。
譬如科室的发展。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大做强,当然没有什么绝对的错误。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其他治疗领域的薄弱或缺失。最典型的就是目前试运行的DRG付费,CMI的高低反应了科室的整体实力,那么关注权重/分值高的疾病分组就是科主任该考虑的。
再譬如人员招聘和培养。既要满足各专家的需求,还要加强团结,科主任的工作则是管理与整合职能团队的集体能力,来解决重要的问题。科主任既要能够分析业务,又要懂得如何进行权衡,同时也要知道该如何解释决策的理由。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出决定,再从结果中学习。
第三,从行军打仗到战略谋划的转变
科主任在最初上任的几个月,沉浸在了处理各种繁杂的具体细节中。做各种决策是非常诱人的:工作非常具体,而且还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久而久之便迷失了自己。这其中的问题是,他必须放弃很多琐事,腾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更高层次的事务。更笼统地说,科主任需要采取战略思维。
譬如:
医院绩效考核发生了变化,对于科室管理该有哪些改变?
医院开始重视预算管理了,科室未来发展会哪些影响?
医院对科室成本管理要求更高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精简?
以上这些问题都涉及科室的医生、护士,该如何布置任务、解决思想顾虑?
当然能力更强的科主任,还可以关注到更大范围的影响,包括医疗环境变化,政策的发布,竞争对手的做法,合作伙伴的诉求,当然财务指标的变化是非常关键的。
毫无疑问,战略思维跟其它技能一样,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如果医院不采取明确的政策来发掘战略思想家,也不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那么,“适者生存”原理就会让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淘汰。
最后:从对内到对外的转变
在没有成为科主任前,医生更多的精力在自己的治疗领域,就算去其他医院、科室会诊,也是偶尔为之,不是和其他科室经常打交道。哪怕有竞争,也是科室内的同事,一旦成为科主任就不一样了。现在,科主任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科室、医院以外的团体打交道,其中包括辅助科室、行政科室、行业协会等,还有其他非业务领域的,包括医保、媒体、各种非政府组织。
在对外交流中,科主任需要会使用外交工具,例如沟通、谈判、说服、冲突管理、建立联盟等,来塑造外在的环境,以支持他们达成战略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和竞争对手合作。放眼于更长远的发展,科主任需要懂得如何权衡利弊,有条不紊的推进自己的方案。一个重大项目的推进,可能需要数年才见成效。
随着科主任任命通知的发布,医生转变为科主任,意味着领导者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旦进入医院管理层,科主任的影响力就会被放大,因为每个人都想从他们身上探寻愿景,得到启发以及寻找“正确”行为和态度的线索。科主任对下属的观点多一些包容,来减轻这方面可能的负面影响。毕竟,他们不久之前也是以下属身份,根据上司的行为而决定各种推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