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顶级期刊Phytomedicine揭示:一种古老药方如何通过肠道菌群革命性地治疗慢性胃炎?
时间:2025-01-21 12:08: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性疾病,可能引发恶性转化,被视为胃癌(GC)的重要前驱病变。尽管胃癌在癌症发病率中位居第四,但它却是全球癌症致死率的第二大原因。若未能对CAG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将可能引发恶性变化,进而导致高昂的治疗费用。
根据中医的四项诊断标准,CAG的综合症候类型得以明确。其中,肝郁脾虚(LDSD)综合症为主要类型。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导致脾脏和胃部受损)以及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肝气郁结)是导致LDSD患者发生CAG的主要原因。
传统中药复方消癥扶宁汤(XHFND),由半夏、薏苡仁、竹茹、枳实、柴胡和乌梅等成分构成,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以及保护胃黏膜的效能,能够显著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其确切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在分子层面的调控,尚需深入探究。
近日,一篇名为“Xiaohuafuning tang intervenes liver-depression-and-spleen-deficiency syndrome chronic-atrophic-gastritis by reshaping amino acid metabolism through gut Microbiota”的文章揭示了XHFND对肝郁脾虚证CAG的综合协同作用机制。
图1 论文首页
研究方法
该研究首先构建了肝郁脾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并综合运用代谢组学、肠道微生物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深入探讨了XHFND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血清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的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了“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的复合网络模型。此外,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2 实验研究程序
研究结果
经过综合分析肠道微生物组与代谢组数据,研究发现XHFND能够通过调整肠道生态环境及宿主,对尿素循环中的精氨酸代谢水平产生影响。XHFND主要作用于Odoribacter、Bacteroides、Phocaeicola、Lachnospira和Intestinimonas等菌群的丰度,促进天冬氨酸代谢,调整CAG大鼠模型中精氨酸代谢失衡状态,抑制致病性Th17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胃黏膜的损伤。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研究揭示了XHFND可能通过PTEN和PIK3CA途径调控宿主磷脂代谢,抑制PI3K-AKT-TSC信号通路,进而抑制mTORC1,控制尿素循环中的精氨酸代谢并产生多胺类物质,从而抑制致病性Th17细胞的分化,防止大鼠胃黏膜损伤。对精氨酸代谢的干预是XHFND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途径,特别是在胃黏膜中抑制致病性Th17细胞分化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
图3 XHFND对CAG-LDSD大鼠的治疗效果
图4 代谢组学分析揭示XHFND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结论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XHFND能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介入肝郁脾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过程,有效抑制致病性Th17细胞的分化,这一发现与中医治疗的原理相契合。该项研究为XHFND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并推动了针对肝郁脾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药物的研发进程。
参考文献:
Chen L, Xu S, Wang S, Chen H, Han Y. Xiaohuafuning tang intervenes liver-depression-and-spleen-deficiency syndrome chronic-atrophic-gastritis by reshaping amino acid metabolism through gut Microbiota. Phytomedicine. 2025 Jan;136:156346. doi: 10.1016/j.phymed.2024.15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