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囊炎?急慢性胆囊炎有哪些区别?
时间:2023-07-20 17:15: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什么是胆囊炎
一 急慢性胆囊炎有哪些区别 一
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道感染,其发生率很高,仅次于阑尾炎。年龄多见于35岁以后,以40~60岁为高峰。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4倍,肥胖者多于其他体型者。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轻度黄疸。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表明合并有胆总管结石,这种情况约占15%。胆管和胆囊颈结石嵌塞是引起急性胆囊炎重要的诱因。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血管损害、坏死和继发细菌感染。急性胆囊炎时胆囊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并常刺激膈肌而引起右肩放射性牵引痛。炎症还可以引起高热,临床检查时可扪及肿大和有压痛的胆囊。急性胆囊炎分类如下。
急性卡他性胆囊炎
胆囊肿大,浆膜面常较苍白而光滑或有部分轻度淤血。切面见囊壁增厚、水肿明显、质软、组织湿润。黏膜面皱襞尚完好,呈暗红色充血状,或有小灶糜烂。显微镜下见黏膜上皮大多完好,固有膜疏松水肿,其中血管扩张充血,红细胞外渗。有淋巴细胞和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肌层和浆膜层仅有水肿及纤维素沉积。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急性蜂窝织炎性胆囊炎
胆囊体积肿大,浆膜呈暗红色明显淤血并有灰白或灰黄色絮状渗出物附着。切开胆囊,见囊壁增厚,胆汁混浊。黏膜面暗红色,表面有灰黄色絮状渗出物附着,部分黏膜上皮有坏死脱落,有时可找到浅小溃疡,有的局部囊壁增厚明显,切开后见壁内有局灶性脓液积聚。可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胆囊内找到结石,结石如稍大,则该处黏膜面常出现较平的压迹。胆囊呈污绿色,并可有坏死,仔细检查胆囊颈的螺旋形瓣间也往往有小结石嵌塞。显微镜下见有黏膜上皮脱落,血管扩张充血,红细胞外渗,小静脉内常有新鲜血栓,在黏膜的固有层、肌层和浆膜层内均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广泛的成纤维细胞增生。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大约占急性胆囊炎的2.5%,整个或部分胆囊呈极深红色而发黑,壁薄而脆。切面见黏膜面呈暗红色,黏膜皱襞代之以颗粒状、粗糙的、很脆易于脱落的坏死组织。显微镜下黏膜上皮消失,血管怒张,血管为红细胞充满,夹杂白细胞碎屑,C细胞因坏死溶解而轮廓不清,肌层结构也模糊不清。
急性胆囊炎很少有血管炎改变,但有时因急性炎症切除的胆囊显示囊壁肌层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与结节性多动脉炎所见到的病变不易区别。可是这类患者一部分在手术以后保持无症状,提示这种血管变化不一定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急性胆囊炎的扩散和并发症:急性胆囊炎时浆膜面的炎症波及胆囊周围组织,黏膜面有溃疡形成或坏疽性炎,使胆囊壁深部组织遭到破坏,可引起囊壁穿孔而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炎可随胆道扩散到胆管引起胆管炎,甚至上升到肝管和肝内胆管。化学性胆囊炎和血管炎被认为是肝内动脉化疗的并发症。
慢性胆囊炎
虽然纯胆固醇结石和胆红素钙结石的存在可以不伴有慢性胆囊炎,但是不存在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是少见的。因此,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关系尤为密切,约95%的慢性胆囊炎有胆石存在和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
病因
急性胆囊炎未能完全消退而转为慢性胆囊炎,有较多的病例直接由化学刺激引起。胆囊结石或有阻塞常伴有慢性胆囊炎,这些原因如不祛除浓缩胆汁长期刺激可造成慢性炎症。
病理特点
慢性胆囊炎虽然其体积可以正常,甚至还可稍有增大,但大多数胆囊体积缩小。变化明显者可缩小至原来的50%,这是由于纤维组织增生收缩而引起的。浆膜面粗糙与周围有纤维粘连,囊壁质地韧,切面囊壁增厚达0.4~0.5cm,呈灰白色条纹结构,分层不清楚。黏膜面皱襞部分消失而表面平坦,有的黏膜增生呈嵴状突起,有的为灶性灰白色纤维瘢痕,常可见到局部黏膜皱襞呈放射状,或有环形收缩,所以黏膜面形状较不规则。但慢性胆囊炎的胆囊体积可小也可大,这和炎症发生的早晚及胆囊原来有无结石阻塞有关。如果有炎症而未有阻塞,胆汁排出无阻,胆囊不致膨胀。炎症成为慢性后,纤维组织逐渐增生而使囊壁增厚,以后纤维收缩使胆囊缩小。另外,胆囊分泌黏液的功能降低而胆囊腔内容物减少,使胆囊体积变小,最后形成厚壁小胆囊。如果胆囊先有阻塞,胆汁潴留,胆囊腔膨大,并且这时上皮细胞继续分泌黏液使胆囊扩张,虽继而发生炎症,但胆囊体积仍保持扩大。显微镜下慢性炎症变化明显时,见胆囊的黏膜上皮可呈萎缩,但也可正常或反而增生突起。肠嗜铬细胞数目增多,有时可达惊人的程度。
胆囊憩室主要发生于30岁以上的患者,切除的胆囊中约有50%具有这种憩室。大多数憩室是与胆囊腔相通的,但有一些与胆囊腔隔绝而形成具有芽样分支的囊肿。这些隐窝可能含有胆汁、胆色素、胆固醇结晶或真正的胆结石。胆囊憩室的严重病例伴有肌层肥大者,当呈局灶性时被称为腺肌瘤,当弥漫性时被为腺肌瘤病。局限性腺肌瘤可累及胆囊的任何部位,但大多数病例是在胆囊底部形成分界明显的病变。如果结石嵌塞胆囊管,其壁可发生出血性梗死。
慢性胆囊炎的并发症
(1)胆囊积脓:当胆囊有阻塞而发生化脓性炎时,可引起积脓,胆囊受结石压迫可形成局部坏死或溃疡而发生穿孔。但这时胆囊周围已有机化粘连,炎症局限于一处可形成胆囊周围包裏性脓肿或炎性包块。如果胆囊与肠壁早已有粘连,则穿孔后,可破入肠腔及形成瘘管。
(2)胆囊瘘:胆结石可引起内胆瘘,这种胆囊瘘常位于胆囊与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或胆囊和十二指肠之间。文献报道90%以上的病例是在这些部位,这些瘘管的造成是先由胆囊和邻近器官形成炎性粘连,继以胆石的侵蚀通过胆囊或胆总管进入胃肠道。持续性胆总管阻塞促进瘘管持久存在。有胆囊结肠瘘时,感染常常是严重的。修补瘘管须做胆囊切除闭合或部分切除该段肠管。
(3)葫芦胆囊和瓷器样胆囊:慢性胆囊炎还可以引起一些特殊形态的胆囊如葫芦胆囊,是因为在胆囊颈体之间的溃疡愈合,纤维瘢痕收缩,产生局部环形狭窄,结果胆囊中段细窄而两端膨大状如葫芦。还有一种称为瓷器样胆囊,囊壁纤维化成为灰白色、质硬有光泽的短痕,是由于纤维胶原化所致,还可有钙化。黏膜和外膜面都呈白色、光亮、质地坚硬的斑块,形如瓷器表面。这些都是愈合的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慢性胆囊炎常有急性发作,临床上出现右上腹疼痛和发热。这是由于结石所造成的阻塞有时松解、有时嵌顿和压迫而激发形成的。病理变化包括慢性病变如胆囊壁增厚、纤维增生、黏膜面不规则和急性充血水肿。显微镜下黏膜上皮消失,形成灶性或大面积的糜烂,可有上皮增生、罗-阿窦形成,有固有膜水肿、血管充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者见大片坏死、出血甚至引起穿孔。
【参考文献】
[1] Walter K. Acute Cholecystitis. JAMA. 2022;327(15):1514.
[2] Li Z, Jia SY, Liu FZ, Ya LJ. Zhonghua Wai Ke Za Zhi. 2022;60(4):391-395.
[3] Toro A, Mazzone C, Gaspare Fontana E, Terrasi A, Di Carlo I. Cautious Aptitude in Difficult Acute Cholecystitis to Prevent Catastrophic Complication. J Am Coll Surg. 2023;236(2):436.
[4] Mehta V, Yarmish G, Greenstein J, Hahn B. Gallbladder Empyema. J Emerg Med. 2016;50(6):89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