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的实习故事里是不是也有你的影子
时间:2019-11-04 20:52: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3年6月
我来到南方医院呼吸内科实习轮转
那是我第一个实习科室
有三段故事 想与你分享
我叫陈始均
现在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泌尿外科的一名90后女医生
▲陈始均毕业照(左二)
良药一片,沟通半分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一些昂贵的检查」
▲本文作者:南方医院泌尿外科陈始均医师
实习那会儿,带教是肖老师。大家每天都“肖总~肖总”地叫唤。我也不例外。
从7点钟开始,科室便进入了蜂巢般“嗡嗡嗡”的状态。早高峰开医嘱,午高峰写病历。像我这种“宝宝”想自己占一台电脑摸索病例系统,只得等大家上班前、下班后才能逮到机会。
实习的第三天,连续摸索两天病程的我,突然接到肖总指示:去收治我人生中第一个病人——新入院的气促伴胸水的肺癌患者!
我欢天喜地地跑过去,按《诊断学》标准流程把全套问病查体都做了一遍。不记得到底花了多久,只记得我折腾完的时候,已经到了打病号餐的时间。
第二天抽血结果出来,肖总指示:“晚期肺癌可能性大,要胸穿放胸水,还要做PET-CT,你去和患者沟通。”“好叻,收到!”我屁颠屁颠的跑去和患者家属说了句“要做个操作和检查,分别叫BLA BLA BLA”,就迫不及待地去写刚学会的病程了。
到了下午,肖总问我怎么沟通的,我回答告诉患者要做操作和检查。只见肖总的嘴角无奈地抽抽了两下,嘱咐我把患者家属叫到办公室,让我坐在后面听。
肖总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入院时胸水的严重程度,到PET-CT的重要性和价格,患者家庭的经济能力等等,里里外外了解了一遍。患者家属点头起身的时候,我才终于明白什么是“沟通”。
最终患者并没有做PET-CT检查。
肖总告诉我,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一些昂贵的检查,有效的沟通就是要把事情解释清楚,在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意见的同时再做决策。而对于很多晚期肿瘤患者来讲,家庭承受能力一般,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充分沟通能尽量缓解他们的焦虑与悲伤。
很遗憾最终患者诊断是肺癌晚期,并且不适合服用靶向药物,经济能力也无法承受更多治疗,稍有好转后就主动出院了。
半年后的一天中午,我收到患者家属一条短信:“陈医生,我老婆刚刚走掉了,但是还是非常感谢你们当时的治疗,我和我的小孩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看到这条信息,心中五味杂陈,我深深地感到诊疗中沟通的重要性。
好想做些什么
可又什么都做不了
「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医生的无奈和生命的脆弱」
▲陈始均医师荣获2018年度南方医院“十佳住院总医师”荣誉称号。
实习的第一周跟班肖总,本以为自己不懂的太多,跟班估计很难轮到我干活,但是我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我跟的可是有着“值班总是黑”之称的肖总呀!肿么可能没活干哩~
果然,凌晨5点,护士叫我起床:“肖总让你去RICU重症监护室帮忙!”
我麻溜起身,小跑了过去。打开门,帘子屏风内已经围了好几个医护,正在轮流做着胸外按压。其中肖总一边汇报上级医生,一边有条不紊的指挥抢救病人。
我们轮流按压抢救到了7点。可是,这个15岁的小男孩最终还是因全身皮肤黄染、呼吸衰竭没能抢救过来。
宣布抢救无效后,我回头看着这位直挺挺躺在冷冰冰的急救床上的15岁小男孩,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医生的无奈和生命的脆弱。我好想做些什么,可是我什么都做不了。
门外能清楚地听到、看到激动的家属在痛哭。我远远地看着肖总面色凝重地和家属详谈。好一会过去了,家属们逐渐止住了眼泪收起悲伤,默默地点头、再点头。
并不是什么时候
我们都有良药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陈始均生活照
再次轮转到呼吸科的时候,已经是1年之后。
此时的我已经能做到无论病情还是检查都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详细告知;能做到除了让肖总偶尔嘴角抽抽两下,有时还能开心地笑笑。
▲陈始均与家里的两只猫主子的局部合照。
快出科前的一天晚上,我和肖总、小豪、师姐们在木屋烧烤聚会,边吃肉串边感慨着当时的“白纸”。
肖总举着烤金针菇指着我说:“你们外科医生能动手的地方比我们内科医生多些。但是现在你也知道了,还是有很多时候是很无奈的。令医生感到无奈的疾病太多了,我们只能尽量提供给患者良药。但并不是什么时候我们都有良药。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地跟患者沟通,去安抚他们。”
我心里默默念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麻溜给肖总又加了根肉串。
END
点滴温情
润一方净土
说南医人的故事
来稿邮箱:nfyyyk@126.com 标题注明【故事】
文章来源 | 肖大夫的笔记本微信公众号
作者/图片来源 | 泌尿外科 陈始均
微信编辑 | 许诗园
精彩南医故事,值得“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