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网”情深:不同年代海南人都有专属互联网故事
时间:2019-11-04 15:57: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近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闭幕。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年。
回顾这25年的历程,互联网让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从电脑还是舶来品、稀罕物,到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上网;从网吧里满是打游戏、 聊QQ、逛论坛的“新潮人”,到通过互联网在交流、支付、出行等各领域无处不在;从一根线到覆盖整个世界,飞入寻常百姓人家,现如今,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互联网大国,不同时代的人也有独属于他们的“互联网往事”。
天涯社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70后”首次触网:
一个月网费花了整月工资
现在回想起最初接触网络,“70后”海口市民胡辛记忆依然深刻。当时他还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刚参加工作不久。他仍记得,1994年4月,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专程赴美拜访主管互联网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代表中方重申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中国互联网的起点。
随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首套介绍高科技发展的网页,后更名为“中国之窗”,成为中国利用国际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1995年,怀着对互联网世界的好奇,胡辛斥“巨资”买了一台电脑,开启了他的“冲浪人生”。“那时还是拨号上网,每次拨号都会有‘吱吱吱’的声音,听见那个声音就非常激动,互联网给我打开了一扇世界的大门。”
20世纪90年代初,一台电脑最便宜也要8000块钱,这顶得上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了,而大部人甚至都没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电脑。胡辛买电脑的消息传开后,身边人觉得甚是好奇,大家轮流到他宿舍参观,都想看看电脑长什么样、上网是怎么样的。
“当时拨号上网费用很贵,还是按分钟计算的。”胡辛很是感慨。虽然网费贵,但上网就像给他打开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见识到互联网世界的胡辛有一阵子特别上瘾,根本不舍得断网,经常一上网就是好几个小时。“我记得有一个月网费花了2000多元,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但胡辛也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计算机的未来,从那时到现在,他的生活和工作再也没有离开过互联网。
如果以时间为维度将中国互联网25年发展进行划分,第一阶段,是以Web1.0为特征的20世纪90年代。此间,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搜狐、新浪等问世,门户时代正式开启,而胡辛的人生轨迹也与互联网的发展交织在一起。
那时,在海口工作的胡辛了解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访问学者项目,他通过互联网联系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学院接收他为访问学者,并顺利通过相关考试拿到奖学金赴澳留学。“我选择了数字媒体作为我研究的专业和方向,那时候我就感觉,互联网是信息传媒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希望在国外能够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胡辛的预感没有错,世纪之交发生了很多互联网大事。1999年7月,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后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机构将目光转向中国。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均在美国上市。
“记得我飞到澳大利亚的那一天,互联网业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件,新兴的美国在线收购百年时代华纳。” 2000年1月10日,互联网新贵美国在线宣布以1810亿美元收购老牌传媒帝国时代华纳,成立美国在线e时代华纳公司。胡辛犹记得他到达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传媒学院的时候,学院的老师同学们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大家都感到,一个新的时代要到来了。
胡辛在澳大利亚学习一年后回国,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那时正是互联网的第二阶段的萌芽,以Web2.0为特征的21世纪初始年代到来了,各种桌面应用软件兴起,互联网的可能性被深度开发。在经历了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刚在美国上市便迎来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探寻细分市场。胡辛也在2003年辞去朝九晚五的安稳工作,在海南创办了知己网,这也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交友网站,他由此成为海南互联网第一批“弄潮儿”。
作为海南最早的互联网人,如今的胡辛仍活跃在海南互联网舞台上,参与着互联网的第三阶段,即以移动互联网为特性的当下。近年来,在4G通信技术的强力支撑下,智能化设备全面普及,接入互联网的门槛大幅降低,微信、移动支付、手机健身、网络租车、移动视频、移动阅读……海量应用覆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米科技、滴滴出行等一批公司因此诞生。
移动互联网以其泛在、连接、智能、普惠等突出优势,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胡辛除了继续运营老本行社交网络外,2015年,他还参与海南互联网天使投资,投资了一些电子商务公司,一路见证着海南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海口一市民在使用手机淘宝选购大闸蟹。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85后”的天涯网事:
天涯论坛,不少网民出发的起点
你还记得自己是哪一天注册QQ账号的吗?一共有多少个QQ好友?换过几次头像?今年是腾讯QQ诞生20周年,不久前,腾讯上线了“QQ个人轨迹”页面,算是QQ为庆祝20周年推出的彩蛋,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Q龄以及相关回忆,这在微信朋友圈燃起了一波“回忆杀”。
“我们这一代人真是看着腾讯成长起来的一代,11月1日也是我的生日。”
“85”后市民宋珍琴韵安杰晒出的“QQ个人轨迹”很是惹眼,他的QQ号只有6位数字,注册于1999年11月1日,是QQ的第一代用户。“我们那时去学校电脑机房上网是要穿鞋套的,那个年代最期待的就是电脑课。”
2000年初,要上网,还得先拔掉家里的电话线。很多“80后”读小学时,会趁家长不在家,偷偷看电视,怕电视机太热,就在父母快下班前拼命扇风使电视机降温;而到了中学,电视机的诱惑力已经远不如电脑,唯一的不好就是只要电脑上网家里电话就会占线,需要与父母“斗智斗勇”。在宋珍琴韵安杰看来,这是“80后”和“90后”能引起共鸣的“生活经验”。
“那时上网总给人一种就是去打游戏的坏印象,去网吧的孩子是被家长、老师围剿的‘对象’。”自从走进互联网,宋珍琴韵安杰便忍不住去挖掘和探索网络世界的五彩缤纷,与父母和老师打了很久的“游击战”。“那时网速比较慢,大家去网吧也多是去聊天和玩游戏,主要是好奇,隔着电脑就能跟陌生人聊天。”
“在吗?你是哪的人?886(再见)了。”这是当时QQ聊天的“三段论”,如今看来很傻,但那时的人们仍是乐此不疲。“当年还流行在联众世界玩游戏、下象棋、下军旗,在各种BBS上‘灌水’发言。”2000年初,宋珍琴韵安杰还很时髦地做了一个名为“中国小提琴联盟”的网页,并因此认识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热爱小提琴的网友们。
与QQ聊天的“三段论”相对应的还有另一个网友聊天的“通关密码”——“朋友,你混哪个版?”这个版自然是指天涯论坛的版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涯”是很多诗人和侠客的终点;而在互联网世界,天涯论坛则是不少中国网民出发的起点。
当年的天涯社区汇集了无数奇人,构成一个网上江湖。聚在天涯社区的还有大学教授、杂志编辑、专业作家,他们有的用网名,有的干脆真名示人,优质的内容也就顺理成章地源源产出,捧红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孔二狗”的《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等大IP。时至今日,没有亲历过天涯论坛黄金时代的“00后”们,也常会在不经意间步入某个盖了成百上千层楼的“神帖”,惊讶地发现其中的许多内容比现在的微博、知乎还要精彩得多。
“你知道吗?我在海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天涯社区做设计,那可是10年前的天涯噢。”那时,宋珍琴韵安杰几乎是带着朝圣者的心态去天涯面试。“当时不少公共事件都借由天涯平台扩散,甚至有记者长期‘蹲守’在天涯等待新闻线索,足见天涯的影响力。”
“现在的天涯社区上依旧存在着一个叫作‘968’的ID,老天涯er都知道,它的主人是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在宋珍琴韵安杰看来,天涯社区至今仍是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网上家园,承载过无数网友的青春和梦想。“很多网友们至今都不知道,这个名叫‘天涯’的地方,真的就在天涯海角所在的海南岛上。”
宋珍琴韵安杰的QQ轨迹。(受访人提供)
“00后”的日常网事:
网吧雅致升级,共享愉悦“冲浪”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这段话出自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80后”青春里不可磨灭的记忆。
小说描述了“一杯大可乐两份薯条”“泰坦尼克号”“香水雨”等一幕幕故事场景,引得不少“80后”效仿,书中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故事更是带来了一波见网友的风潮,催生了“见光死”“恐龙”等网络词汇的出现,可以说是中文网络小说的“鼻祖”,影响了一代网民和他们的网络社交心理。
但那也只是属于“80后”和部分“90后”的记忆。“00后”海口市民杨凯婷并没有听说过这本小说,见网友对他们这代人来说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QQ也不再承载青春回忆,他们对见网友也有新的表达——“面基”。“虽然我不太认可网恋,但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我们同学除了QQ、微信,也会使用探探、soul等社交软件。”
杨凯婷从小就生活在有电脑、有网络的环境里,7岁就有了人生的第一个QQ号,对她来说,网络不再是为了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已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00后”也有独属于他们这代人的“网络记忆”。
“我曾在直播刚兴起的时候做过直播。”杨凯婷热爱歌唱,曾参加过2016超级女声,并进入海南直通区三甲。作为全国2016超级女声300强选手,她被邀到湖南参加比赛,《2016超级女声》是芒果TV推出的网络综艺节目,节目每阶段邀请知名歌手、明星经纪人、音乐制作人、时尚造型师、舞蹈老师组成专业评审团,通过网络直播互动选秀的形式,选出“超级女声”。
很多人在回忆2005年超级女声比赛时,还会用“2005年那个夏天用352万条短信投票震惊世界的中国首位民选偶像”来形容那一届冠军李宇春;而杨凯婷参与的这一届,则是由网民决定选手的晋级与否,通过网络投票选出“超级女声”。
杨凯婷就是在这时接触了直播。“刚开始直播的时候,总会想着很多人在看着你,很不自在,适应了一段时间才慢慢调整好心态。”她的母亲到现在回忆起来,仍觉得心疼,“她们比赛时,全天要做直播,每天除了起早贪黑地训练,还要时时架着自拍杆直播,这可是个体力活呀,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手都是酸的。”
那“00后”还会去网吧吗?“会呀,去网吧是男生们的日常吧,朋友们会聚在一起上网打游戏,人多才热闹。”杨凯婷坦言,她以前听长辈们说网吧阴暗嘈杂、乌烟瘴气,但现在的网吧已经升级为环境宽敞整洁、具有网吧+咖啡吧服务功能的休闲吧,多数有了规范化、品牌化、专业化的运营模式。
“随着个人PC的普及,网吧的定位不再是提供上网服务,而是变成敞亮、雅致、开放的公众文化场所,有的组织电子竞技、图书角和棋牌比赛等;有的开辟休闲小站,提供网络咖啡、休闲零食、图书报刊阅读等。”杨凯婷表示,“00后”也有成年人了,可以独立去网吧上网,朋友间聚会,兴致来了也会约到网吧“杀一局”,享受愉快而健康的“网上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