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国王的和平从失序到秩序
时间:2019-11-04 07:09: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即将在201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教会的和平运动在保护对象的范围上逐步扩大,伴随着这种扩大,和平运动的地域空间也在日益延展。
这就使和平的信念广为传播,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其中,各级封建领主的参与为这股潮流增添了动力,和平运动的性质也渐渐发生嬗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德圣诞休战”故事广为流传,是对中世纪神命休战的现代诠释,位于英国利物浦的这座雕塑,就通过足球再现了圣诞停战的故事。
扩展:当和平的梦想照进现实
如果说“上帝的和平”主要是一种观念,那么“神命休战”无疑是这种观念的载体。
如前所述,早期的和平运动虽然收效甚微,但是“暴力应逐步减少”的观念却如一颗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所以在沉寂了二十多年后,世俗权力的加入使和平运动出现了新局面。
在法王“虔诚者”罗贝尔二世(996—1031年在位)的支持下,上帝的和平运动扩展到了法兰西北部,在佛兰德、勃艮第、香槟、诺曼底、亚眠和贝里等地,诸侯们赞助并发起了多次和平集会。
法王“虔诚者”罗贝尔二世,他是卡佩王朝第二 位国王, 开国君主于格·卡佩之子,他在其父生前就加冕成为共治者。罗贝尔二世在推进和平运动的同时,也在逐步宣扬卡佩王室对全法兰西的宗主权。
与此同时,贵族间达成的和平誓言,很快就在广大乡村地区产生呼应,诚如乔治·杜比在《私人生活史 II》中所指出的那样:
“
通过赋予私生活以神意,上帝的和平休战日有助于为公共集会的举行创造一个空间,因此促进了村庄层面公共空间的重构
”
“神命休战”首次出现于11世纪上半叶诺曼底的卡昂城,与上帝和平的永久性相比,“神命休战”有着更明确的时效性:各方同意在某段时间内停止一切敌对行为,但是“神命休战”的管辖范围更广。
从理论上说,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等具备宗教意义的日子,人们就应停止所有攻击行为,法庭上的诉讼也应中止。
从保护对象而言,所有教堂及其场地的僧侣、执事和杂役,所有妇女、朝圣者、商人及其仆人、牲畜和马匹,以及在田间劳作之人都应受到保护。
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在基督降临节、四旬斋和从祈祷节直至圣灵降临节后第八天,都应受到保护。
从时限范围来说,包括了一周内所有与宗教有关的日子:耶稣升天的周四、耶稣受难的周五、耶稣复活的周三,而且休战日还在不断延长,至12世纪中叶每年大约仅剩80天可用于战斗。
嬗变:从神命休战到王命休战
和平运动的嬗变是与空间上的转移密不可分的,具体而言,10世纪西法兰克王权的瓦解乃至缺位,使教会在和平运动的早期占据了主动,而当我们转向莱茵河以东,德意志的政治格局则大相径庭。
萨克森王朝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帝国,继任的萨利安王朝(也称法兰克尼亚王朝,1024—1125 年)使德意志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强权,被誉为“伟大帝国的黎明时代”。
施瓦本王朝(也称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年)缔造了帝国史上第二个黄金期,这都归功于帝国前期相对强大的德意志君权。
与法兰西相比,和平运动在德意志虽然起步较晚,但创制权从一开始便掌握在皇帝之手。
1103年亨利四世(1056—1105年)首次颁布为期四年的《国家和平法》,该法令后来以“第一次美因茨帝国和平法”而闻名。
1152年,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在位)颁布了适用于帝国全境的《帝国和平大法》,其实行有赖于皇帝与诸侯的合作。
1186年帝国进一步明确,任何复仇行动都须提前三日发出决斗书,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贵族混战的伤亡。
腓特烈一世
1103年,亨利四世颁布“国家和平法”,这幅油画是杜塞尔多夫美院教授赫尔曼·威斯利岑努斯(HermannWislicenus,1825—1899年)于 1880年创作的,现藏于戈斯拉尔的帝国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