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后,只能做科研吗?

时间:2019-11-03 13:14: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博士毕业后,只能做科研吗?

原文作者:Sarah Anderson

评审委员翻完手里我的研究计划书,抬起头,清了清嗓子对我说:“你要知道,当你申请教职的时候……”我立即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但心里想的却是:我绝不会走学术道路

博士毕业,其实是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 | pixabay

我是一名化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但无意追求学术事业,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我所参加的博士项目共有81名学生,其中只有40%计划将来走学术路线。2017年开展的一项更全面的研究共调查了全球5700名理科博士生,75%的受访者希望毕业后能够在学术界工作,但这些人中仍有相当一部分表示自己对产业界工作同样兴趣浓厚,也就是说学术工作并非他们的唯一选择[1]。很显然,并非所有的博士生都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未来的目标。此外,终身教职空缺相当难得:根据2014年的一项就业报告,美国每年只有13%的博士毕业生能够成功谋得一份学术职位[2]

尽管很多学生都不是一心向往学术事业,每年的教授需求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博士项目的培养模式仍然试图让学生将心思全部放在学术研究上。从博士生的毕业要求和理科学院举办及资助的活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科学研究当然是一名博士生的核心任务,通过资格考试和论文答辩来评估学术产出也是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让我们写原创研究计划的目的,并非全然是为了评估我们进步了多少,而是为了锻炼我们构思探索性项目并努力争取资助的能力——如果想要成为教授,这些技能是必要的。

很明显,评审委员会有意无意地提醒我们,出色的研究计划书将是我们以后申请教职的重要筹码,但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无意追求学术事业的人来说,这一点基本不适用,因此全然没有激励作用。

此外,理科学院举办的大部分活动,比如教授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与教授共进午餐、教授事务委员会,只对希望走学术路线的学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博士生所在的理科学院之外,往往有更多的非学术职业发展机会,例如科学新闻和商业认证课程。但是学院很少宣传或赞助这类课程,因此学生们往往觉得没信心参加,甚至完全不知道这类课程的存在。

实际上,博士项目的要求完全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行设置,研究计划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譬如,对于那些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学生来说,与其浪费时间撰写一份他们完全没兴趣进行的研究计划,倒不如试着写一篇文章向非专业读者介绍其研究项目。同样,那些计划进入产业界的学生可以尝试推介新产品;那些希望成为讲师的人可以参与教学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根据职业目标设置学习要求完全可以像根据不同化学方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等)安排课程那样标准化。

理科研究生院完全可以通过举办或赞助更多样的活动,来帮助那些并非执意走学术路线的学生,譬如邀请产业界和非传统领域专业人士开展讲座交流等。此外,加大宣传外部有关为走非学术道路做准备的项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这类机会,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学院支持鼓励的态度。

在实施这些变革之前,我们首先要推翻关于博士项目想当然的假设:所有的博士生都计划追求学术事业。这种观念之所以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博士课程通常是由教授们安排制定的,他们往往会以自己的职业轨迹为模板。

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是一个不幸的现实——博士生的导师们并不那么认可非学术事业很多人都曾写过文章,讨论如何把放弃学术事业这个“坏消息”告诉导师,这一现象背后的深意值得我们思索。如果学术界无法理解“研究教授”之外职业的内在价值,那么也许他们至少可以认识到博士毕业生从事非学术事业或许能给学术界带来好处。

例如,从事科学传播的学生将在科学家和公众之间架起重要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也可避免对研究发现产生错误的解读。在科学政策领域工作的学生可以就可能影响到国家机构资助学术研究的重要法规献言献策。高中科学教师、讲师和实验室教师正在培养将来可能走进大学实验室的下一代研究生。希望博士项目能够让每一个努力的学生都得到认可,让每一个计划选择不同职业道路的学生都能从博士课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Woolston, C. Nature 550, 549–552 (2017).

[2] Larson, R. C., Ghaffarzadegan, N. & Xue, Y. Syst. Res. Behav. Sci. 31, 745–750 (2014).

原文以Make science PhDs more than just a training path for academia为标题发布在 2019年 8月 28日《自然》职业板块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19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Nature自然科研”,如需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喜欢记得点个“在看”~

【拓展阅读】拍纪录片、写诗、当作家,这位科学家把我想做的都做了

上一篇: 原创5G来了,政企上云走到“十字路口”

下一篇: 原创秋天到了,合格宝妈早已经给娃准备好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