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康熙遗诏中,写的到底是传位于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时间:2019-11-02 21:44: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康熙遗诏中,写的到底是传位于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公元1772年,康熙大帝突然驾崩于北京畅春园。由于康熙死前并未公开宣布新君人选,而是写了一封遗诏秘密立储,所以民间认为雍正篡改了遗诏,将“传位于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这种说法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十分主观。雍正不可能有机会篡改遗诏, 也不可能达成篡改遗诏的条件。

首先,根据《东华录》所记载,康熙自知大限将至之时,曾于寅时急诏隆科多、张廷玉、三王爷、七王爷、八王爷、九王爷、十王爷、十二王爷,理藩院大臣、步军统领、宗人府主管等人前往御前听从圣君遗诏。

依照上文来看,《东华录》中将“康熙传位的过程”写的很清楚,隆科多协张廷玉颁布康熙遗诏时,四王胤禛根本不在场,所以雍正不具备修改遗诏的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康熙主意传位给胤禛,却下命令八王爷等人到御前听诏呢?

因为康熙下了一盘大旗。康熙深知八王爷等人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所以在传位给胤禛之前,康熙将“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八王爷圈禁,又将不确定因素佟国维革职,再让十四王爷领兵镇守塞北,最后培养隆科多为九门提督。

没有了八王这只领头羊,九王、十王便失去了主心骨;没有了佟国维这个“刺头”,文武百官便失去了“躁动的心脏”;没有了十四王这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丰台大营便会安安分分的听从康熙指挥。

最后,康熙将所有落选的皇子聚集在一起听诏,表面上是有意将皇位传给三王、七王、八王、九王、十王、十二王,实际上是为了将这些有可能谋反的皇子们聚集在一起,由九门提督隆科多、理藩院尚书张廷玉看管起来。

理藩院尚书张廷玉有执法权,一旦众皇子对遗诏不敬,张廷玉有权将其治罪。九门提督隆科多统领步军衙门,手握两万大军,一旦众皇子有谋反之心,隆科多能够迅速发兵镇压。

康熙皇帝下的每一步棋都高明的令人咋舌,而康熙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胤禛铺路。当康熙的遗诏传遍整个紫禁城之后,胤禛已经成为新任的大清皇帝,但胤禛并没有失去冷静,他第一时间释放了被圈禁的十三王,命令统兵多年的十三王控制丰台大营。

当丰台大营被控制之后,胤禛才以新君的身份前往康熙的灵柩之前接受遗旨。因为胤禛根本不知道皇宫中的情况,如果手握重兵的隆科多突然投向八爷的阵营,胤禛则必须拥有一支能够支持他夺权的军队,这个军队就是十三王手中的丰台大营。

雍正皇帝的登基过程可谓是步步为营、九死一生,单单是登基为帝就如此困难,更不要说当着一众皇子的面修改遗诏了,除非雍正有能够让时间暂停的“替身使者”——“泽瓦鲁多!”否则根本没有机会和能力修改遗诏。

而且“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这种字眼梗,早就没人用了,因为太不靠谱了。也就电视剧拿来瞎扯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不通。

因为“于”可是我们现在的简体字,清朝用的还是繁体字,也就是“于”非“于”,而是“於”,所以“十”再怎么改也改不了“於”吧!

再者即使汉字的“十”能改成“于”,那满文、蒙文怎么改?要知道“康熙遗诏”可是用满文、汉文、蒙文三种文字写出来的,另外宗人府主管会将康熙的遗诏以满文、汉文、藏文、蒙文四中文字编入皇家玉碟。所以无论如何也是改不了的。

再者现如今真正的汉文版的康熙遗诏早就被辽宁省档案馆给公布出来了,其诏书的原文中说要传位于雍正,它是这样写道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看到没,它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所以你说这怎么改?根本就无从下手,再怎么改也变不了让皇四子登基的内容。

综合康熙皇帝传位于雍正的大体过程,和篡改遗诏所需要的种种条件,我认为“雍正篡改遗诏”这种说法纯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

当然了,这件事儿还并没有下定论。改遗诏不现实,但是造假可以啊。有没有可能张廷玉他们联合雍正整了一份儿假的遗诏呢?因为“康熙遗诏”不是康熙死前留下的,而是雍正登基后让自己的亲信拟定的,然后颁布天下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康熙遗诏”的内容就是雍正想让世人看到的内容,他想怎么写就能怎么写,因此这份遗诏做不了任何的证明。

所以“康熙遗诏”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它证明不了雍正登基的不合法性,也证明不了雍正登基的合法性。当然雍正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因为他的存在,清朝“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总而言之,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史,所谓的真相永远掌握在胜利者手中。谁坐上皇帝宝座,谁就是“历史”。而真正真实的“真相”?是永远登不上“纸面”的。它们被深深埋没在了历史厚厚的、暗黑的“时间隧道”里的“尘埃”下……

上一篇: 原创华为良心了!P30一夜跌至“退场价”...

下一篇: 2.7万中国人净资产超3000万美元:上...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