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彩荣访谈(上篇):让世界读懂中国与世界共享繁荣

时间:2019-10-31 13:37: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陆彩荣访谈(上篇):让世界读懂中国 与世界共享繁荣

中宏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王镜榕)2019年“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于10月26日在广州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被誉为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迄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有包括3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约600人与会。

近日,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陆彩荣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本网独家专访。

让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宏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向2019年“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致贺信,您对贺信所传递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如何解读?

陆彩荣:这次读懂中国广州会议非常重要,总书记在北京接见了外方嘉宾,并向会议发来贺信,对如何做好对外交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非常重要也很及时。

贺信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我以为就是要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让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这个一百九十多字的贺信里面,总书记五次提到“全球化”,充分体现了对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在北京接见外国嘉宾的时候,也要求外国专家“真正”读懂中国,加强与中国的人文交流,体现了总书记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这次广州会议的主题是“新一轮的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再出发”。两天时间里,包括3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在内的中外600多位与会代表人士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认真、热烈讨论。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开幕演讲。他强调,“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道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他的讲话回顾了中国的近代史并结合中国历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道路”的合法性、现实合理性及其逻辑必然性。

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所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也是唯一适应当今中国的道路。其现实合理性和逻辑必然性就在于,近代以来中国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不同道路的艰难探索,最后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转折与伟大跨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70周年,这70年也深刻反映了“中国道路”的生动实践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条道路既造福了中国人民也惠及了整个世界。因此,这条道路是非常正确的,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总书记在贺信中也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贡献者。那么,中国道路既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必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实现与世界的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

从去年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到今年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总书记的讲话都坚定不移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即将于上海召开的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就是又一个鲜明例证。

贺信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应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5个词放在一起应该是第一次。这里面比较新的提法是强调“平衡”的概念,就是强调经济发展应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惠及各大洲的人民。这里面包括南北平衡、东西平衡,国与国之间的平衡等等,总之,要实现共同发展。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避免全球范围贫富两极更大程度的分化。因此,总书记强调“平衡”发展尤为关键。在当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同认识的形势下,强调“平衡”发展,就是强调各国都有发展的权利,不能只是某些国家单独发展,只强调维护自身利益,强调某些国家的“优先”。这些都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潮流和规律。国与国之间应不分大小,人民之间不分优劣,大家都有享受发展的权力,并分享发展的实惠。正如总书记贺信的最后一句话所强调,“让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就将五点主张最终落在实处,即,强调让世界人民共享全球化发展成果。

让世界读懂中国 与世界协创辉煌

中宏网记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和达成的共识?

陆彩荣:会议两天时间,从知名政治家到专家和学者,在八个分论坛上进行了广泛讨论和交流。涉及世界经济、国家治理、科技发展、文化创新与国际传播论坛等多个领域。我所参加的文化创新论坛,与会演讲的中外专家十多位,参会代表近百位。我发言的题目是以文化创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读懂中国需要一个很好的机制和方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非常关键。我们所从事的外宣工作就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读懂中国做出新贡献,这就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到以国外受众听得懂、看得懂、读得懂的方式和方法传播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使他们愿意了解中国、感受中国和理解中国。

当前形势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需要加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理解。为此目的,需要不断加强沟通方式,扩大人文交流范围。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大家的很多认识和想法没有得到有效沟通。正如中国古话“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思想没有有效沟通,相互之间缺乏理解,思想没有融通,交流不够充分,从而产生误解。因此,外宣工作就是要减少误解,增进理解。

为此,做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要创新各种手段和方法。就要以文化创新推动各种人文建设。不断创新传播的手段、方式方法、理念和渠道。目前,就国际舆论场而言,大体还处于“西强我弱”的局面。尽管,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逐步增强,中国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但是,西方国家在国际舆论场还是占据比较强势的位置。那么,中国要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必须研究和改进传播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增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对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成就的自信。要理直气壮地向世界讲好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的故事、讲好新中国成长壮大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故事等等。让世界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中国。

同时,把我们自己通过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建设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进行梳理,有条理地向国际社会进行介绍,最好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说明。将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向世界讲述清楚,帮助国际社会感知中国、读懂中国、理解中国。这也是一份很艰巨的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真实、立体、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这也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遵循。这个“六字方针”非常重要。既要讲我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要正视我们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帮助国际社会客观、全面地理解中国。正因为我们既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改革开放和发展。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与联系,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也只有客观、全面地介绍,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和支持。

围绕本次会议主题,我也感受到,与会国内外专家都普遍认同这个观点,坚定信心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家普遍认为,21世纪是一个需要继续加强沟通和协调,是一个需要平等协作的世纪,而非哪个单一国家可以主宰的世纪,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今世界,需要各个国家平等协作,共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确实面临全球治理秩序、科技成果共享、金融工具创新协作、生态环境保护、国际贸易保护乃至机制、制度等很多深层次的挑战,这些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联手解决,而非那个国家独家能够包打天下。诸如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都需要国际社会普遍协作以应对。大家普遍认识到,全球化、合作共赢,相互配合和协调推动全球化发展乃大势所趋。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需要共同开放和发展的重要道路。这些都是这次会议所达成的共识的重要内容。

[ 责编:袁晴]

上一篇: 话剧《三湾,那一夜》:聚焦决定中国革命前...

下一篇: 《天气之子》作画|保留新海诚的“味道”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