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种类及表现

时间:2023-02-22 21:10: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婴幼儿是食物过敏的易发人群:初生婴儿的肠道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不完善容易对外来食物(如蛋白质等)产生过敏反应。据资料显示,有一半就诊的过敏儿童并没有家族史。所以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就诊的小儿是很大部分是生长发育过程问题。当然,也需警惕存在某些感染、过敏性病或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遗传性或先天解剖结构异常。
 
 
原因常是多因素的:即环境(如季节因素)、机体免疫状态(如预防接种,其他内因:如正常肠道菌丛)、过敏原暴露(喂养)、遗传因素(过敏体质和其他疾病基因多态性)。但每个就诊患儿有不同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矛盾方面。
 
不要把喂养奶粉种类作为唯一因素考虑更不要把皮疹(湿疹、急/慢性荨麻疹)或大便外观(粘便 血丝便 便秘)、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或潜血)结果作为选择喂养方式、奶粉品种的主要依据,甚至把正常大便作为追求目标,而忽视母乳优点和母亲养育宝宝“成功生养教”目标(心身健康发育:体格生长心理、智能和行为的完善发育)。
 
 
1、速发型:<1h, IgE介导;小计量即触发 过敏反应较重 皮肤症状、血丝便常见
 
2、迟发型: >24h~数天,T细胞介导(IgG)能够耐受正常剂量 常见皮肤,胃肠道 或呼吸道症状
 
3、混合或交替型:机制? 典型症状可在6-8小时後出现,胃肠道症状常见。
 
 
1、腹泻/血丝便或直肠出血/呕吐/拒食;生长发育迟缓/便秘/腹痛;口腔过敏综合征如咽/唇/舌水肿;喘息/哮喘/咳嗽/鼻炎;湿疹/搔痒/皮疹/水肿/干燥;急性过敏综合包括休克状态。
 
2、局部机制引发的症状:如胃食管返流、反流性食管炎、直肠结肠炎 肛周炎或肛裂(因果关系有争论)。(16%- 42%胃食管返流病史的患儿会出现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症状包括:吞咽不协调 呛奶,呕血,黑便、打嗝、恶心/嗳气,心动过缓、吸入,喉炎/喘鸣、声哑等
 
3、混合或继发性机制诱发症状:如长期过敏状态,长期用药(抗生素 益生菌 中成药过度应用、疫苗相关性腹泻),长期单一氨基酸奶粉喂养等。导致内源性或自身感染、自身炎症和自身过敏;菌丛紊乱相对的酶(如乳糖酶)活性不足,肠蠕动紊乱、发育迟缓。症状包括:易激惹、腹痛 睡眠不安 拒食 生长发育障碍 缺铁性贫血喘息 呼吸暂停/婴儿猝死综合征(国外报道) 。
 
 
1、 家长和医生对就诊小儿的整体、动态状态判断不清。健康、亚健康(或生长发育过程中问题)抑或疾病状态判断不清。急于下结论,以至过度就诊、过度诊断、过度治疗。
 
2、 缺乏整合医学、系统医学的疾病观。心急乱投医追求权威确诊、过分关注实验室检查(反复大便常规培养、追求结肠镜、过敏原、分子生物系指标的西医疾病确诊),只注重药物治疗,奶粉制品选择、妈妈如何避食。
 
 
1、提倡现代医学的疾病观(不是单一的西医或中医疾病观)
 
2、家长们观念的更新:树立对食物过敏整体表现和实验室动态观察记录整理,(如同发达国家的妈妈们那样,仔细写好宝宝成长日志、食谱誌;对动态的实验,检查结果整理记录;慎重选择处理母乳与奶粉喂养、预防接种和各种抗生素、益生菌等选用。须知:如何具体的喂养方式方法,如何转化喂养方法等,这些细节是非常个体化的,妈妈们可以相互交流,但最终需“与宝宝同时成长”、“听自己的!”
 
3、专业和全科的接诊医生需要遵循疾病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诊断治疗疾病的原则(既要遵循当前的“指南”又要对具体就诊的患儿作针对性具体分析)从“时代”角度,当前,不论是西医、中医都处于向“现代医学”发展的时期,对疾病、感染、过敏、免疫等基本概念正在修正更新(我将在今后网站、博客中逐渐表述)。另外,面对我国悠久的中华文化和众多人口,走中西医融合道路,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疾病诊治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4、通过互联网医疗手段提高对食物过敏和不耐小儿的管理和科普知识宣传(如鼓励有关网站互联网医疗或公众微信账号、微信交流群的建设)。
 
名医汇,患者点评医生疗效、医德,引导病患找到当地顶级医师就诊。目前中国慢性病患者最大一站式全程就医服务平台,截止1月已助107万多慢性病患者找到合适自己医师诊疗。

上一篇: 慢性肾病的早期防治

下一篇: 糖尿病患者冬季应注意感染性疾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