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15亿的卫星神秘失联,城乡结合部的互联网+凉了?

时间:2019-11-21 11:04: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 耗资15亿的卫星神秘失联,城乡结合部的互联网+凉了?

[摘要] 价值15亿的中星18号卫星失联后,中国卫通究竟损失几何?

文/时代财经 史成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19日,A股上市公司中国卫通的一则公告,让三个月前失联的中星18号卫星重回大众视野。

这颗不知所踪的卫星于8月19日20时03分升空,与火箭正常分离,却因太阳能电池板无法展开,整星掉电,遥测异常,无法进入既定地球静止轨道。

在最新的公告中,中国卫通作为事故唯一的责任方,表示重连中星18号的机会微乎其微,并已着手保险理赔。

这颗历时3年,耗资15亿元,用于提升城乡结合、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网络接入能力的卫星,肩负着“互联网+”和“宽带中国”的建设使命,却在踏上征途的一瞬,消失在茫茫宇宙中。

中星18号为上市募资项目

2019年6月28日,中国卫通刚刚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航天科技集团首家A股成功上市的二级单位,而上市募集资金用途正是中星18号卫星项目。

来源:中国卫通招股说明书

中星18号是一项大型民用卫星型工程。作为是中国卫通新增频率资源卫星,它有30个Ku频段、9个Ka频段、2个KaBSS频段。Ku 频段可为“丝路”沿线国家提供通信网络接入能力,Ka多点波束可增加另一颗宽带卫星的覆盖范围,Ka BSS频段可支持广电的广播电视传输。

中星18号同时具备科研属性。由于更高的通信容量,更低的带宽成本,更灵活的终端配置,全球卫星通信行业都在向高通量卫星系统转型,并普遍采用Ka频段。中星18号项目包含的Ka 频段卫星平台及附属系统,代表了当代商用民用通信卫星的最高水平,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

据采购合同规定,卫星发射后风险及所有权已转交给卫通,因此此次卫星发射故障造成的损失将由卫通全部承担。保险公司后续将依据故障排查实际情况,结合合同具体条款规定申请相应额度的赔偿。

深蓝航天创始人兼CEO霍亮对时代财经表示,因为是发射后卫星就未正常工作,应该可以全额获赔卫星的成本,但具体要看商业保险合同的具体理赔条款和选项。商业卫星保险条款类似车险,是交“全险”还是只是“交强险”,保险成本有所不同。

中国卫通究竟损失几何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宣传主管牛静对时代财经表示,一般客户和发射方都会购买相关的保险业务来保障卫星的安全发射。该公司从事10多年的中小卫星发射及相关服务,目前还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卫星失联的情况。

但卫星发射事故在全球航天史上并不罕见。长征系列火箭也遭遇过14次发射失败。中国卫通在两个月前发布的2019半年报中,披露了“卫星发射失败或在轨出现重大故障的风险”。

其指出,由于公司对于卫星发射及在轨运行均购买了商业保险,因而故障不会造成严重直接经济损失,但卫星发射失败或导致公司无法按照既定战略规划开发潜在市场,亦会对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有媒体报道,中星18号卫星保额为2.5亿美元(约17.85亿元人民币),并且已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了再保险。针对此次事故,中国卫通认为,中星18号卫星符合发射保险保单条款下的全部损失情况,并表示正在积极推进后续理赔工作。

据公告,若获全额赔付,中国卫通不会产生投资净损失,也不会对公司2019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由于中星18号卫星属于中国卫通新增卫星资源,中星18号卫星的异常情况不影响中国卫通其他在轨卫星的正常运行和业务开展,不会对中国卫通目前的日常业务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时代财经查询公司招股书发现,该项目分为卫星、发射服务和地面系统三个部分。建设期为 3 年,项目经营期为 15 年。鉴于该项目投资分批、分项目进行,此次卫星失联损失并不意味着15亿元全部打水漂。

中星18号项目投资进度及概况。来源:中国卫通招股说明书

霍亮对时代财经表示,卫星失联,卫星项目和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完全损失,但地面系统不受损失,后续还可以投入使用。所以具体的损失金额,并不是15亿元完全受损,而是取决于卫星和发射服务在整个项目中所占的比例。

其亦指出,2019年中星18号项目的经费仅是投入,如果获得足够的保险赔付能够抵消投入,对2019年的业绩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未来所有基于中星18项目运营收益而产生的业绩预期,都应当清零。

据招股书测算,中星18号卫星项目募投达成后,公司每年年均销售收入可增加 2.36亿元,年均利润总额增加 8470万元;募投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1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与新增固定资产比值为15.59%。

或丧失卫星互联网先机

从国际市场来看,通信卫星运营行业由于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因此存在产业集聚情况。

根据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2018–Satellite Communications&Broadcasting Markets Survey》报告,截至 2017 年底,全球共有40余家主要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按业务收入规模进行排名前3位分别是SES、Intelsat、Eutelsat,三者业务收入合计达到行业收入总规模的52.53%,中国卫通居第6位,处于较领先水平。

作为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中国卫通运营管理16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覆盖中国全境、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区,是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股权结构。来源:中国卫通招股说明书

2018年3月7日,中国卫通获得了国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在此之前,中国卫通此前主要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卫星资源的运行和服务。经营许可的获得,意味着中国卫通开始从传统卫星资源运营商向基础电信运营商转型。

霍亮对时代财经指出,卫通在国内卫星运营有垄断性,但再制造一颗像“中星18”这样的卫星需要3年左右周期,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3号B运载火箭的制造周期也在2-3年。客户和市场可能难以承受商业计划延后时间。

“技术、产品、客户需求和商业环境都可能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考虑到现在商业卫星通信的迅速发展,现在看来优秀的商业计划和产品服务在3年后未必具有市场竞争力,这才是最大的风险,可能丧失卫星互联网的先机。”

上一篇: 一周科技大事:中国自主研发抗癌新药在美国...

下一篇: 星座女神星象预警|2020木星摩羯(二)...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