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22年,有《大唐贵妃》,也有莫扎特歌剧

时间:2019-11-20 10:50: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上海国际艺术节22年,有《大唐贵妃》,也有莫扎特歌剧

历时31天,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落下帷幕。11月17日,世界级指挥家安德鲁·曼兹、中国小提琴家黄蒙拉与北德广播爱乐乐团携手带来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三首经典德奥音乐作品,返场曲目《我和我的祖国》则点燃了现场气氛。

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公布了多项数字,直观展示本届艺术节从规模到体量迈向新高度。来自65个国家和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1.5万名艺术工作者汇聚申城,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献演42台中外剧目,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近九成,出票率达到100%的剧目有15部。

20多年来,上海国际艺术节不断展示世界演艺精粹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优质的演艺资源惠及更多市民,创设“艺术天空”和“艺术教育”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王隽表示,今年艺术节在以往活动的基础上,首次创设“云上艺术节”,将“艺术天空”20多场优质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在多个视频平台以直播和点播的方式,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从线上至线下共惠及560多万人次观众。

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令王隽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来自观众:一位四刷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仍不满足的大学生、一对在杂技剧《战上海》谢幕后不舍离开的母子。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台汇聚了全国各地一大批优秀红色题材作品,从开幕演出《战上海》、委约作品《一号机密》《潮》、特邀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到民族歌剧《沂蒙山》等。这些剧目成为艺术节最瞩目的话题之一。观演后,许多年轻观众被家国情怀所打动,在社交平台转发点赞。

事实上,上海国际艺术节一直不乏优秀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如何吸引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观摩,一直是办节人所思考与探索的。在王隽看来,今年这些展演作品不约而同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艺术的语言、国际的语言、观众能懂的语言,传递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作品的筋骨、血肉和温度与观众产生共鸣。

红色经典之外,国际一流作品是上海国际艺术节不变的底色。今年有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会、北德广播爱乐乐团音乐会、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大师颂》、亨德尔歌剧《塞魅丽》等名团大作,也有何塞·库拉、佛莱明、祖克曼、乔治乌等名家汇聚。

在王隽看来,支撑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国际性、经典底色,仅有这些远远不够,随着观众鉴赏能力的提高和视野不断扩大,对剧目的品质和首演展现出更高期待。艺术节努力成为引领全球演艺内容的风向标,今年与上音歌剧院联手引进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假扮园丁的姑娘》与《魔笛》两部亚洲首演作品,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旋律优美、可听性强的两部莫扎特歌剧则让众多普通观众走近歌剧、关注歌剧。

艺术能够跨越语言、地域、时空的隔阂,促进东西方交流对话。如何以创新手法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近几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一直为之上下求索。今年艺术节舞台上多部传统戏曲演出一票难求,从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到“骨子老戏”侯宇主演的京剧《杨门女将》,再到张火丁拿手好戏《锁麟囊》等,这些传统戏曲吸引了许多非戏迷观众,走进剧场感受国粹魅力,被京剧特有的美学表达所吸引。

在新版京剧《大唐贵妃》谢幕后,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赶到后台,向主演史依弘表达欣赏之情:“你让我完整领略到什么是中国京剧,看到中国京剧的传统和新意。”与上海国际艺术节有过多次合作的罗伯特将在明年艺术节上,带来取材于“一带一路”的音乐戏剧的全球首演。罗伯特说,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他不断学习中国文化,了解其精髓的重要平台。

为演艺市场输送新鲜血液

经过20多年的持续打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在规模、专业度、全面性、活跃度、成果数量上,在全球艺术界中树立了口碑,越来越多的中外艺术家、制作人选择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作为新作交易、推广首发地。

恰逢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际,中外一线买家诸如欧洲艺术节联盟、英国爱丁堡艺术节、俄罗斯契诃夫戏剧节、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节、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纷纷参与交易会。一批重磅艺术创新项目也首次亮相,由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吴兴国与演员张军合作的京昆当代戏剧《凯撒》音乐刚刚出炉,主演们就带着它赶来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交易会现场新增的“VR+表演艺术”推介演出板块成一大热门,新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收获了大批新订单,比如章达明的VR现代舞作品《眼眶》,原定一天的展期,因现场预约火爆而临时增加一天,短短两天内即收获62个合作意向。比如,意大利米兰改变表演艺术制作公司总裁弗朗切斯科·拉埃拉邀请章达明赴意大利博物馆继续融合表演与展览的跨界VR实验。

王隽观察到,这与早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时的情形有了明显不同:“起初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说服、推介、打广告,现在很多新的剧目、新的创意,投资人、艺术家、从大师到新星都主动来到艺术节平台进行交易,推介优质的艺术作品。”

据了解,本届交易会成果颇丰,共有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推介演出总数26台,创投项目14项;交易双方以多种形式达成共计510个意向。除了大师新作引发关注,可以发现跨界、中外联合制作已成趋势。

在建设“演艺大世界”、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进程中,22年历史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发挥愈加重要的平台作用。这背后是艺术节坚持通过打造交易会和论坛整合演艺的全产业链,让艺术的要素从前端到后端流动,为中国演艺市场乃至全球艺术市场服务。

在王隽看来,区别于一般的商业演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核心在于以专业性为演艺文创产业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演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艺术节论坛、交易会的创新引领。今天交易会平台所呈现和成交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创作过程中的作品,它们所展现的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的艺术形态,这就是艺术节的未来,它能够引领观众不断向前走,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

王隽透露,在今年办节同时,已经遴选、邀请、委约一大批优秀中外剧节目,为明年乃至后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进行准备。例如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的新作《不可能的黑郁金香》将在明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进行全球首演,这部讲述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朝天文学家李之藻、政治家徐光启合作完成《坤舆万国全图》的故事,让中外艺术家的联手创作充满了激情。此外,还有谭盾的“九计划”、郝维亚的《七日》等都已经在筹备中。

责编:李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上一篇: 工行上海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顾国明严重违...

下一篇: 做好婴幼儿书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接力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