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何古代强调1斤为16两,筷子长度为7寸6分?其中智慧少有人知

时间:2019-11-16 19:55: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为何古代强调1斤为16两,筷子长度为7寸6分?其中智慧少有人知

在小说《说岳全传》中,有一个情节让笔者至今难忘。这个情节就是杨再兴和余化龙决战的时候,作者描述二人"两人武功半斤八两,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大家都知道,十两是一斤。在我们的观念中,"半斤"和"八两"是差不多少的意思。差不多少,毕竟也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在小说中,"半斤八两"分明是实力旗鼓相当不相上下的意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众所周知,一斤就是十两,半斤也就是五两。五两和八两毕竟是有一定差距的,二者怎么能够不相上下呢?

其实作者描写情节时说的的没有错,而我们想的也没有错。中华文明发展五千年,计量单位也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十六两等同于一斤。也就是说在古代,半斤和八两的重量是相等的。所以,"半斤八两"在古代的意思是"完全相等、一致"的,而不是现代汉语语意中的"几乎是、差不多"。笔者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何古人要以十六两为一斤,而非十两为一斤呢?要知道,十进制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非常早,早在商朝时期,十进制就被发明并被推广使用了。为何古人把明显更简单适用的十进制放在一边,而采用十六进制呢?

令笔者意外的是,这件事竟然还和灭商急先锋姜子牙有关。周朝建立后,大肆分封异姓功臣和同姓宗室,姜子牙被封为齐侯之后,即刻从周都赶到齐国上任。姜子牙到了齐国之后,为了让齐国变得富强,经常独自一人出宫查访民情。彼时的交易方式还比较原始,人们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搜集自己需要的物品。姜子牙有一次微服私访的时候,看见两个人在一起面红耳赤的吵闹着,就向身边的人打听是什么情况。原来,这两个人一个是卖鱼的,一个是卖肉的,他俩商量好用一斤鱼换一斤肉。按理说这根本也起不了争执,可坏就坏在这两个人的计量单位并不一致。鱼贩子一斤(八两)的鱼换取了肉贩子一斤(十两)的肉,肉贩子自然百般不愿意。

知晓了真相的姜子牙眉头紧皱,他知道混乱的计量标准不仅会成为别有用心者牟利的资本,对齐国商业的发展,也没有好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姜子牙决定推广一种符合商业经营的计量制度。姜子牙颁布律令,以十六两为一斤。姜子牙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与福禄寿三星加在一起,缺一两则减福少二两就减禄,旨在告诫商贩要奉公守法诚信经营。这种制度,直到建国以后才被十进制所取代。

我们在吃饭时所用的筷子,也有着很多的讲究。筷子的长度一般为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而筷子的圆头和方头,也暗合"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小小一双筷子就有这么多的说到,中国不愧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

上一篇: 原创河南小伙陷宜春传销父亲千里寻子求助反...

下一篇: 原创印度想超越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