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能否集中供暖?其实广东已经有地方默默开始了
时间:2019-11-14 11:51: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
“一到冬天就开始震动模式”
“你在北方的暖气里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冻成冰棍”……
每年冬天,南方人和北方人就会围绕着暖气在网上“掐”起来。
其实南方人也不想的,奈何南方湿冷堪称魔法攻击,北方“包暖区”的网友又爱嘚瑟。于是,南方集中供暖呼声不断,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南方到底应不应该集中供暖?是否真的能耗巨大不宜再上马?其实,今天南方不少城市已经悄悄开始供暖,就连广东也有地方默默开始了。
人大代表建议
沿长江重划南北供暖分界线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以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分界线北边的城市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供暖系统。
当时制定这条线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非实际需要。事实上,南方许多地方的冬天,甚至连北方人都受不了。一旦出现冰雪天气,南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让人“伤不起”。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议:沿长江重新划定南北供暖分界线!“南方其实一直处于‘误会的暖和’之中。”周洪宇认为,国家应从实际出发,将原来南北供暖的分界线“秦岭—陇海线”南移至长江沿岸,重新划定南北供暖分界线。
周洪宇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和冷空气不断南下,我国的雨雪分界线早已推到了长江以南,经常造成南方多个省市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室内温度经常处于0℃,极端气温甚至造成长时间0℃以下。
南方能否供暖?
专家算天气、能耗、环保账
南方地区到底有没有必要集中供暖?据南方日报报道,经过多方采访,普遍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从气象、环保、建筑的角度还是算经济账,南方地区大面积的集中供暖并无必要,相反,分散、局部式的供热较为可行。
据气象专家分析,广东低温日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偏多,平均每年出现15天左右,之后低温日数明显减少,平均每年少于10天。此外据省气象局统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东日最低气温5℃的低温日数以1.3天/10年的速率减少,越向北减少程度越大。
近年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变率增大、气候波动幅度增加,导致冬季气温变化不稳定性增加,虽然低温时间有所减少,但比较集中,低温灾害加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华南共发生8次严重冬季低温灾害,其中5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但“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因个别地区某个时段出现的冷事件而发生改变。”因此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并没有大面积集中供暖的必要。
南方集中供暖的一大争议焦点,还在于能耗与环保的考虑。据估计,南方地区若采取北方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将会增加约2600万吨标准煤。而从建筑角度来看,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集中供暖也存在硬伤。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介绍,南方地区的建筑保温性能较北方的建筑要差很多,“热阻上,北方建筑大约是0.7,广东建筑只有0.4,因此同样是集中供暖,南方地区的热量流失会比北方大很多”。
南方部分城市
开始集中供暖 规划仍在市级层面
不过,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在武汉、合肥等“供暖线”以南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陆续出现集中供暖。
目前,安徽合肥热电集团集中供暖的小区已达到189个,小区居民11.5万户,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供热范围已覆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
在湖北武汉,目前武昌地区的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武汉还将在汉口西部及汉阳地区各布局一座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暖范围可辐射东西湖区、硚口区和武汉开发区。
有的城市集中供暖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位于南京市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正在兴建多个取水泵站和能源站,计划2020年初江北市民中心和服贸大厦等公共建筑正式集中供暖。未来几年,新区中心片区内的部分小区也将使用江水源热泵集中供暖。
目前,南方集中供暖地区主要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由于老城区铺设供热管道难度大、成本高,集中供暖以新建城区居多。
据了解,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规划大多停留在市级层面,少有省级政府作出集中供暖规划。
广东惠州韶关
集中供暖正在上马
事实上,2013年,广东省发改委就印发过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意见的通知。
在此背景下,广东不少地市都已行动起来。2017,惠州市提出,要加强集中供热能力建设,落实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规划,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集中供热量占比达到70%。
今年3月,韶关南雄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会上指出,目前,华电热网已全面铺设完成,2号机组正在紧张施工中,届时华电不仅能为园区所有企业供热,同时还可为南雄市区部分单位和居民供热。
2019年7月2日,华电韶关热电南雄2×350MW热电联产工程2号机组投运。
整合/采写:南都记者 方军
编辑: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