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死后有多少人敬重他?有人送好棺材,有人用余生为他扫墓
时间:2019-11-14 07:42: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951年8月,民国帮会第一人,上海滩一代布衣枭雄,临终之时向杜门大弟子陆京士、家属交代了最后的遗愿,死后一切从简,唯要一口好棺材。
杜月笙要一口好棺材,不是为了死后出风头,而是为了落叶归根,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他的后人门生能将他的尸骨从台湾带回上海滩,落葬在他的出生地,浦东高桥。
8月16日下午,在等来老蒋特使洪兰友,从对方口中听到老蒋宽慰他的口信后,六十三岁的杜月笙留下两行热泪,终于撒手人寰。
虽然杜月笙生前留有丧事一切从简的遗愿,但因为江湖名声太隆,他的葬礼依旧轰动了当年的香港。
当时,许多人都在议论,香港什么时候来了这么一位天下闻名,交口赞誉的江湖“大好佬”?
万国殡仪馆的老板听说杜月笙只求一口好棺材的遗愿,主动提出来,他的殡仪馆正有一口好棺材,愿意自动减价一半,对折只收七千五百块港币让给杜先生使用。除开棺材半价之外,这位老板还自愿报效了杜月笙在万国殡仪馆正厅治丧三日的场地租金。
不少人问他何以要这样做,这位老板正色答说:
“这是我对杜先生表示敬意。”
当杜月笙遗体运往万国殡仪馆,大礼堂外立刻悬挂出“杜月笙先生治丧处”的布招,白底黑字,四周镶以银边白花,一对蓝纸灯笼,“治丧”两个小字托住偌大的一对“杜”字,礼堂正中素白孝帏,匝以鲜花牌架,中间是老蒋给杜月笙盖棺定论的挽额“义节聿昭”,两旁是杜月笙老友、民国元老许世英撰写的挽联:
“班生投笔,卜式输财,历济艰危昭史乘;范式凭棺,伯牙碎轸,忍教生死隔襟期。”
治丧期间,上至民国元老权贵,下至社会各界名流,纷纷为杜月笙撰写了挽联,摘录两联——
洪兰友:“亮节皓当今,平生历济艰危,共仰英雄真本色;弥留犹待我,至死无忘家祭,痛哭乾坤一布衣。”
吴铁城:“具忠肝义胆,豪侠心肠,好客媲美春申君,不朽口碑载道路;是名流贤达,乡邦泰斗,相我辟大上海,哪堪劫火怅烟尘。”
有评论说,杜月笙在香港出殡,盛况创造了战后第一。
8月19、20两天之内,香港各报悼念杜月笙的文字,充斥篇幅,对于杜月笙的为人及其生平,褒扬之辞不胜枚举,舆论一致称颂,具见公道自在人心。
简而言之,杜月笙在世人的心目中,虽出身黑道帮会,但沉入人心的却是他的大义大仁,是能比肩司马迁笔下那些历代仁侠人物的。
杜月笙未死时,台湾方面看他的心态很复杂,对于他残存的民间势力,既想打压,又想利用;杜月笙死后,台湾方面看他的心态似乎简单了一些,这位百年难遇的江湖大佬,是一个牌位,把这个江湖牌位迎放在台湾,既符合他们的利益,也符合杜月笙的遗愿。
但移他这块分量很重的牌位,各方都是无法草率的。
自1951年8月开始到1952年10月,前后一年又两个月,洪兰友、陆京士等为完成杜月笙“先葬台湾”的心愿,策划磋商,奔走联络,最后在1952年10月25日与台湾方面定下了杜月笙移灵台湾的日期。
1952年10月25日这一天,在钱新之、金廷荪、吴开先、杨管北、杨志雄等居港老朋友以及众多恒社弟子的送行下,杜月笙的灵柩在太古轮船公司盛京轮的护送下,耗时两天又两个小时,运抵台湾基隆,随后暂厝台北市南京东路极乐殡仪馆。
之后杜门弟子即开始为杜月笙寻求在台湾的落葬茔地。
知名勘舆家祁大鹏,遍历台北近郊各处,几经研拟,最终为杜月笙选择了一处长眠之地——台北县汐止镇大尖山麓之西,恰与北部名刹静修禅院比邻而居,位置坐东南而面西北,遥遥对着黄浦滩,那个他诞生、奋斗、成长、出道、以至飞黄腾达,叱咤风云的地方。
因地势所限,杜月笙坟茔格局不大,仅有一座庄严壮观的华表,华表不高,上面镌刻着老蒋题颁的“义节聿昭”。通过华表便是登临的石级,石级顶端,便是杜月笙最后的埋骨之所。
1953年6月,墓地竣工,28日安厝落葬。
杜月笙之所以能被称为百年罕遇的帮会大佬、布衣枭雄,有一点很有说服力,他在身后几乎赢得了所有显宦名流的尊重,尸骨正式落葬安厝那一天,于佑任、许世英、何应钦等五百多人,冒着酷暑,亲自将他的灵柩送上了汐止镇大尖山上。
世事沧桑,随着民国人物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中,本就有争议的杜月笙留存在这世上的也就只剩下了一座无人打扫的异乡孤坟。
然而,只要江湖有人心,就会有江湖佳话。
有一位从江苏移居台湾的老人李开明,与杜月笙非亲非故,素不相识。有一天,当他见到杜月笙的坟墓已成无人打扫的孤坟时,顿生恻隐敬重之心,从那以后,每个周末,他都要特意来为杜月笙扫墓,而且还在坟墓前种了很多花草。
李开明老人这一扫,就是三年,直到他辞世。
有人曾问过李开明老人,为什么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帮会头子扫墓?
李开明说,我听过很多杜先生的事迹,他一生做过许多雪中送炭的事,帮过很多陌生人,他的大义不该蒙尘,应该受到尊重。
这大概是杜月笙“义节聿昭”最好的注脚吧。
来源:黑句本(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