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下坪村:“最美教师”杜典娥的特殊账本
时间:2019-11-13 20:11: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杜旭东,欠65元,6斤米。”
“杜秒,欠15元,6斤米。”
………
在乌江边的德江县桶井乡下坪村大屋基村民组,慧萃小学杜典娥老师的家里,有一本发黄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一笔笔账目。
这是个“特殊账本”,记录着她给学生垫钱、收钱的“往来账”。她说,保存这个账本,就是保存着一丝念想、一份牵挂,牵挂着那些曾经吃不起饭、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现在好不好。
翻开账本,每一笔账都有故事。
下坪村大屋基组山高坡陡,由于周边村寨没有学校,本村寨和邻近几个村寨的孩子都得到5公里外的下坪小学或长堡乡马家溪小学读书,村里的孩子超龄入学的情况很严重,有的个头超过了杜典娥。
杜典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87年,从稳坪中学毕业后回到家里,在父母和村干部的支持下,她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要在山里办一所学校,让山里的孩子有书读。
办学之初,没有教室,杜典娥就腾出自家的堂屋和厢房;没有课桌,她又拆掉自家的楼板做桌椅;学生交不起书本费,她就卖掉自家的猪羊为学生垫付……就这样,杜典娥的第一批32名学生就走进了“教室”。
由于没有工资,村民按每个学生每学期6斤大米交给杜典娥作为报酬。然而,很多孩子不仅交不起书费,就连6斤大米也只能“赊账”。32年来,杜典娥记了多少本账本,她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孩子们说的那句“老师,谢谢您,我长大了一定还您钱。”她永远铭记在心。
虽说每年都在做“蚀本生意”,但杜典娥没有放弃孩子们,她主动上门去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坚决不让学生因交不起书学费而辍学。“许多家长有钱了,就给我们送来,我们就在账目后面画个勾勾,实在没钱交的我也从不过问。”杜典娥回忆,很多孩子都是“赊账”在自己的学校读书,当时大家都特别困难,但孩子们的话让我看到了坚持办学的希望,也更明白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意义。
每学期开学,是杜典娥最心焦的时候。家长们拿不出书学费,杜典娥只得卖掉家里养的牲畜,再拿着钱花两天时间去乌江对面的稳坪为学生们取书,再翻山越岭挑回来。
除了让学生“赊账”,杜典娥还做起了“赔本生意”。村里洪军、简永军等5个孩子的家庭十分苦难,有留守儿童,也有孤儿,杜典娥不仅不收他们的书学费,还把几个孩子接到家里无偿同吃同住,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现在好了,村里和乡里的小学实行了寄宿制,大点的孩子都住校学习,每天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全村适龄儿童入学达到100%,目前就剩下这几个孩子太小了,没法住校。”如今,慧萃小学的教室里只剩下因年纪太小而无法住校的一年级杜海峰和二年级的杜诗琴、杜田心、杜长江、杜姚慧这几名学生。
困于乌江的切割、大山的阻隔,村里留不住人,外面的人不愿来,杜典娥一个人身兼老师、校长、保育员、清扫工,她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学校,惦记着学生,她也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如今,国家各类惠民政策确保了山里孩子正常读书求学,杜典娥的特殊账本成为一段历史的记录。
大山作证,杜典娥一直是乡亲们眼里的最美教师;
乌江作证,她依然是乡亲们心中最慈善的“活菩萨”。
“感动铜仁教育年度人物”、铜仁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贵州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纷至沓来,杜典娥悄悄地把荣誉证书压在箱子底,她初心不改依然坚守在乌江边,坚守在三尺讲台……
“杜老师,你亏本了哦。”旁人跟杜典娥开玩笑,说她在村里待了大半辈子,却没能出去好好看看精彩的世界。“其实我一点不亏,我想看的,孩子们都替我看了,我很满意。”杜典娥小心翼翼的看手里特殊账本,目光坚毅地遥望天边天际,想念早已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张勇 王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