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情令》国内外热度差异明显,外国网友:他怎么死了一次又一次
时间:2019-11-12 21:10: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网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影视作品,奇怪的是,很多国内评价非常高的作品,到了欧美观众那里,就明显水土不服了。
前车之鉴有国产高分电影《流浪地球》、《哪吒》在北美上映票房遇冷,记者在街头采访中得到的一些评价,可以看出中外观众存在相当大的文化差异。
例如老外就get不到《哪吒》的燃点,最大的锅当属翻译成英文之后无法还原语境,再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当失去了博大精深的中文台词之后,他们大多就只能从特效上评断这部电影了。
比如我们看到了太乙真人对哪吒的大义师生情,他们却觉得太乙真人放 屁更有趣。
——没有东方文化的基础依托,那么它在歪果仁眼里也只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动画片。
今年夏天火透中国的《陈情令》,走出国门在东南亚也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尤其是对中国古装剧爱到发狂的泰国和越南,狂热程度并不亚于国内的忘羡粉们。
具体可参照王一博和肖战在泰国的见面会现场。两个人说着中文,还没等主持人翻译过来,台下就已经为他们的眼神动作而尖叫声不断。
泰国的媒体甚至还将两人凑近耳语的镜头故意拍成令人误解的样子,以迎合国内市场制造话题度。
但是走出泛亚洲这个圈子,《陈情令》就不那么活泛了。
10月份网飞购买了《陈情令》的播放权,国内网友奔走相告,兴奋于又一波的“文化输出”,殊不知一个月下来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网飞已经没有了评分制度,所以我们只能从其他欧美人常用的评分网站上得知《陈情令》的情况。
在viki上它的评分比较高——9.8分,对比国内60多万参与评分的人数,5800多条评分显然不够看的。
观看人数不足万人,从不少中文评论来看,这其中可能还有一些是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有打满分激动评论“看到喘不过气”的……(这位发的是法语)
也有评论很糟糕的(对双男主戏的模式不认同)。
而另一个评分网站mydramalist的标记观看人数6000多,评论仅100多条。
从一些长篇大论的评价中来看,外国人对《陈情令》的评价,基本都体现在文化冲突上。
(翻译)这部中国剧的剧情不错,演员的演技也可以,但总的来说,我感觉节奏很拖沓,我看到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停留很久,而且反复的播放那首歌,就像在洗脑……我还看到相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中一次又一次的被杀死,哈哈哈!最后,我想知道导演在试图描绘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友谊?亲人,或是恋人?如果你正在看这条评论,请记住,我不是在批评剧情,而是在批评这是如何拍摄的。
从这位老兄的批评来看,他很喜欢这种剧情,但不能接受太含蓄的表达。
在欧美人的影视文化里,为爱鼓掌可以电光火石般的发生,人物关系必定要有清晰的脉络。过长的铺垫和隐晦的结局令他们摸不着头脑。
那曲清心玄音,他更是无法领会其中深意并称之为洗脑。
受欺负的角色一直在隐忍和原谅,在克制中抗争,最后也没能看到他们期待的大型谢罪场面。一曲洒脱的《忘羡》结束了全部剧情……东方文化的含蓄和中庸之道,在他们眼中是慢节奏的,犹如隔着靴子挠痒痒。因此而怪罪导演不能拍得更直白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的《还珠格格》和去年的《延禧攻略》在海外可以获得更多的追捧,因为这两部剧满足了欧美观众崇尚女性独立的心理。有仇当场报,快意恩仇,看得就是一个爽字。
《陈情令》虽不是依托于历史的背景,但其中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体现。比如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特有的音乐,诗词歌赋的意境,当变成字幕表达之后,就失去了很多韵味。
没有中国文化的功底依托,理解剧中人物关系也有点难度,为什么魏婴、魏无羡、夷陵老祖全是一个人,为什么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看字幕翻译以为魏无羡掉进乱葬岗又死了一次)复活就变成了夷陵老祖。
莫玄羽和魏婴的关系很多人也没有搞清楚。在他们的理解里,魏无羡死了至少两次,比《权游》里的雪诺还玄乎。
脱离了粉丝滤镜,评论会客观很多。诸如糟糕的特效,不用心的群演,犹如小孩打架一样的大场面(参考射日之征那一幕),这些其实是国内观众也有关注到的问题,只是大家沉迷于剧情和演员无法自拔,自动忽略了缺点。
东方人感性占多数,西方人更倾向于理性,因为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东南亚国家都能够充分理解剧中的含蓄美,参得透这种大义,比如魏无羡为了温氏众叛亲离,甚至不惜与含光君处在对立面,在我们的理解中是坚持了初心:锄奸扶弱,仗义江湖,但在欧美观众的眼里就是:他是不是傻……
我们喜欢在一层纱后面欣赏朦胧美,在各种角色名和台词中寻找宝藏并津津乐道,而他们只想揭掉那层纱,听得明明白白、看得清清楚楚。
说到底在文化输出这方面,中国还是任重道远。什么时候能够改变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固有印象,借助影视作品理解中国文化,文化输出才算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