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再创历史峰值,拉动效应仍可挖掘
时间:2019-11-11 14:30: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双十一预计快递28亿件,聘用临时工近40万人。新京报“动新闻”
不出意料,第十一个“双11”再度掀起了狂欢,而且比往年还要火爆。
据媒体报道,“双11”的零点一过,国内某著名电商平台交易额历时1小时03分59秒就突破千亿元大关,比去年缩短了43分钟,比前年缩短了7个多小时。高峰时段,该平台每秒交易54万笔。与此相仿的是,其他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也纷纷创出新高,亿元成了许多名牌产品销售额的基本单位。
买和卖,是市场最真实的温度计。“双11”交易再创历史峰值,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证明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证明了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
以“双11”为代表的新消费方式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在于证明着中国市场的荣景,还在于其对大消费具有动态整合效应。
交易品种从一开始的日用消费品延伸到手机、汽车、房子等高端商品,再延伸到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品类,这种延展性对形成新的消费惯性,加快消费品质升级具有巨大带动效应。这种带动效应是跨越国境的,而且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从消费端还是供给端来看,还有不少空间有待开拓。“双11”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创造消费奇迹,主要是建立在低价基础上的。“剁手党”买买买,是消费力在特定低价促销时间点的骤然爆发;商家卖卖卖,也有在“双11”压单冲量、与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行为惯性。
基于低价销售的大量交易,虽然因为一年一度具有了一定的可持续性,但对消费者和商家和生产企业来说,仍然具有透支风险。
消费者的风险在于其消费理性要被考验,对商家和生产企业来说,则是其利润厚薄要被考验。实际上,尤其是中小生产商仍面临不小的考验。因为能够进行低价销售的竞争,必须有规模化产能和多元化渠道的底子。
因此,我认为,要消除这些风险,不能只靠消费端口的价格战,而应立足于发挥电商的平台优势,促进供给端的升级。比如,用大数据推动供需两端信息共享,帮助企业建立可以向上追溯的透明工厂,进一步削弱中间环节成本,大力开拓下沉市场等。
这些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需要面对挖掘消费市场潜力空间,满足正在扩大的消费需求的双重任务。
挖掘消费市场潜力空间,需要扩张消费者规模,同时重构平台与商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信关系;满足正在扩大的消费需求,需要提供差异性、多样性、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实际上也是共享经济应该达到的预期目标。
以“双11”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在便捷消费、改进生产物流方式、重新配置资源上已经发挥出了巨大的积极效应,对消费这一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保持强有力运转的重要意义,交易数据也可充分证明。
不过,从其能够发挥的拉动效应看,现在仍然还在起点。在促进消费升级、改善消费环境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多。
好在,电商平台已经开始从消费型平台向物联型平台升级的新进程。连通供需两端,从产业链建设到科技链、社会信用链建设,都在进行时,新的商业运行逻辑正在形成。或许在不久后的“双11”,我们将不仅可以看到交易量、交易额的继续刷新,还可以看到新服务方式、新产品和更多互信也在刷新。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陈静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