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常常千篇一律,很难有夺人眼球的亮点,怎么办?
时间:2019-11-11 09:44: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教学设计的千篇一律,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从教学模式来说,“千篇一律”通常是正常的现象。一堂课一般包含Warm-up, lead-in,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等环节。阅读课教学的模式,遵循P-W-P的环节安排。
从教学方法来说,教学设计的“千篇一律”通常指的是“教学设计没有新意或创意”,比如缺乏情境设计、情境设计没有亮点、教学活动方式单一、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过低等。
要想突破“千篇一律”,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等能力。这些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逼着”自己改变原有的方式。一方面要多学习,比如观摩借鉴他人的课堂,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课堂创新”的要素。在自己的课堂中勇于尝试,坚持实践。
简单汇集成一句话就是:我今天能玩出点什么新花样。
小编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如何来实现课堂的创新设计的点子吧。(当然,您读了之后,可能觉得设计并不新啊。绝对有可能是这样,其中的原因,等一会儿会说到。)
材料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的Read and write部分。
除了培养基本的文本理解能力之外,小编还特别标注了特别的目的。
01
图一中,空出“木牌子”上的内容,让学生阅读语段后,画上或者写上相应的内容。
目的:培养观察图片的能力。
02
打乱图片和语段,然后配对。
目的:培养逻辑思维。
03
语段3中,空出单词:animals, sheep, ten, farm。让学生尝试自由填空。
目的:培养根据情境和语境完形填空的能力。完形心理学。
04
完成了中间的“表格打勾”之后,告诉学生:You can't see hens>目的:培养自主表达能力,以说促写。
05
引导比较语段1-2和语段3-4,发现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案:语段3和4当中,有问句。然后,让学生变换语段1或者语段2的说法,在其中运用到问句。
目的:面向文体的教学设计。
小编想在此强调一个观点:就外语教学而言,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比教学活动的创新性更重要。
实效性,指的是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符合外语学习机制。在平时的课堂中达到教学实效,学生就一定拥有较好的语言能力,课堂中就会较好地回应教师的任务和指令。我们在一些展示课中,有时候会看到学生的表现盖过了上课教师,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创新性,指的是让教学方法多变,不至于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操作随机应变,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然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课堂创新”似乎变成了“公开课的法宝”,要让自己的课堂在展示、比赛中吸引观众(听课教师和评委)的眼球。这种努力,往往是徒劳的。
一方面,见多识广的观众可能并不觉得您的方法有多么新颖。
另一方面,平时的课堂索然无味,甚至以机械操练为主的死气沉沉,怎么可能通过临时抱佛脚在展示、比赛课的课堂中神采飞扬?!
小编强调“实效性比创新性更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实效是普遍性的,需要在每一堂课中都追求教学的效率。创新却是有限度的,如果每堂课都要各种创新,老师岂不成了天才?而且,对于具体的情境设计和操作方法来说,第一次可能是有新意的,但是只要是第二次运用,就不是“创新”了。那,教师岂不要累死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许你的情境和方法并不是创新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使用不同年级的教材,进入不同的教学单元,就会有新的学习内容。——正如一部小说,只要内容不断更新,就可能吸引读者读下去,但是并不需要在文本呈现方式上不断创新。同样的内容,用小说的方式、用话剧的方式、用歌剧的方式、用电影的方式、用绘画的方式,都可以表现出来的。
因此,“内容的新”比“方法的新”更加重要。
另外,还需要考虑一点: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
不知道您有没有听到过一个相声:演员将讣告读得欢天喜地,而将喜讯读得凄凄惨惨戚戚。
如果将“讣告”和“喜讯”看作是教学设计的话,相声演员的表演就相当于是教学操作。
有些时候,应聘者或者参赛者并没有意识到有可能是自己的操作能力欠佳,导致上课效果不太理想,而并非是因为教学设计出现了问题。
这种现象,在教学中还有另一个表现:同一份教案,不同的人去教学,在不同的班级中去教学,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一些名师的课,其他老师可能会说“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上好”。
来源 | 凌哥英语
版权说明丨明师俱乐部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