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印度为何不愿“入群(RCEP)”?
时间:2019-11-09 08:37: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对于中国来人说,印度可谓既熟悉又陌生。它所孕育的佛教,曾深深介入中国文化传统,化为中国人的思想底色之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对这个国家知之甚少,除了甘地、尼赫鲁和几部印度电影,几乎说不出任何其他东西。
因此,几天前,当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印度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时,很多人会一头雾水。RECP谈了七年,好不容易达成一致,印度为何到了大门口又自动放弃?难道他们不愿意加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本期专栏准备介绍一下印度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为大家理解印度的举动提供一个侧面参考。
全球最大规模的民选政治
印度作为亚洲国家,本来没有任何民主的基因。但是,经过一百年的英国驯化,印度不仅踏上了民主轨道,而且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选政体。目前,印度大约有9亿选民,是美国选民(2.3亿)的近4倍,比欧洲总人口还多。这一数据绝对碾压任何民选国家。
印度选民不仅基数庞大,而且政治参与热情高涨,超过绝大多数其他民主国家。美国大选的投票率,最高时也不过61.92%,通常维持在50%-55%之间,而印度2014年大选的投票率,竟然高达66%以上,仅次于比利时、土耳其、瑞典三个国家。
具体到制度设计,印度既移植了英国民主大框架,又做了若干变通。联邦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分支。立法机关包括人民院和联邦院,前者相当于下议院,后者相当于上议院。下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上院议员由各邦议会间接选举产生。
印度议会,来源:A. Savin/维基
欧美国家的上议院一般没有实权,而印度的联邦院与人民院同享立法权,可以审查议案、弹劾总统、修订宪法等。只是,人民院独享财政预算审查权,而且产生行政分支——总理及内阁,所以权力还是比联邦院更大。
人民院议员由543个选区选举产生,每个选区选举1名议员,代表150万选民。由于人口多寡不一,每个邦分别拥有的选区数量差距很大,其中北方邦有80个选区,马哈拉施特邦有48个选区,西孟加拉邦有42个选区,泰米尔邦有39个选区,是决定印度大选的关键。
各个选区的543个席位,再加上总统提名的两位议员,印度人民院共计有545个席位。每次大选,哪个政党获得半数以上席位,就可以获得总统邀请组织内阁,成为执政党。总统由联邦和各邦议员选举产生,名义上享有行政权,实际上类似其他英联邦国家的总督,主要行使象征权力,实权掌握在总理及内阁的手中。
长期以来,印度议会拥有6大联邦政党和为数众多的地方政党,其中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国大党是老牌政党,长期主导印度政坛,坚持民族主义、世俗主义、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虽然号称“穷人的伙伴”,但事实上已经被高种姓和大家族所垄断,近年更是腐败不断、丑闻频出,严重失去选民信任。
印度人民党(BJP)是从人民党(JD)分离出来的,至今不到40年,代表城镇中小工商业者和印度教选民利益。这同样是一个怪异的结合,中产阶级倾向开放,印度教徒天性保守,因此逼得印度人民党呈现出两张面孔:文化上保守,奉行印度教至上;经济上开放,推崇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增长。不过,在民族主义以上,印度两大政党是没有异议的。
近年来,印度人民党纲领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横扫国大党,在人民院独领风骚。2014年大选,印度人民党获得282个席位,国大党惨不忍睹,仅保住44个;2019年,印度人民党再增加21席,至303个席位;国大党提高到55个席位,仍然对前者望尘莫及。
2019年印度大选结果,橘红色为印人党及其联盟获胜选区,来源:维基
佛教衰微的佛教发源地
一提起印度,我们往往会想到佛教,想到玄奘西天取经,将印度当作佛教文化大国。事实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自从诞生以来,佛教就不是南亚次大陆的主流,现在更是式微得厉害。
根据中国驻印使馆数据,82%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12%信奉伊斯兰教,2.3%信奉基督教,1.9%信奉锡克教,只有0.8%的印度人信奉佛教,这还是1956年印度借助佛陀涅槃2500周年,吸收500万“贱民”入教的结果。
在大温哥华地区,印度人像华人一样随处可见,公交车和出租车司机更是以印度人为主,但是偶尔碰到一问,没听到一个说信仰佛教,不是印度教,就是伊斯兰教。
有一次,笔者请教一位印度人,印度教与佛教到底有何区别。他向我讲了一大堆,简而言之,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古老的婆罗门教,只不过印度教正向继承了婆罗门教,而佛教则试图反思和摆脱婆罗门教观念束缚,两者的区别大概可以归结为三:
第一,佛教强调自我开悟,不依赖神力,而印度教是多神论,他们的三大主神分别是梵天(BrahmaBrahma,创造神)、毗湿奴(Vishnu, 保护神)和湿婆 (Shiva,破坏和再生神),这三大主神又分身为无数个小神。印度教信徒认为万物皆是神的代表。
第二,佛教认为人生轮回始终是痛苦的,只有通过修行,斩断欲念,跳出轮回,才能彻底摆脱烦恼;印度教相信人有不灭的灵魂(atman),相信通过积累功德,实现与梵天合一,可以在轮回中进入最高级的婆罗门。相对于佛教,印度教更保守,更顺从。
第三,佛教坚持出家修行,而印度教既无教祖教会,又无固定经典,更像一种宽泛的生活信仰和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它在印度的性质和地位,颇有点类似中国儒家。在印度,只要信仰吠陀书和印度传统宗教,就算是印度教教徒。
印度教信仰让印度人敬畏万物,愿意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而且多数信徒不杀生、不吃肉。轮回转世观念让他们安于现状、积极修行,希望能在下次轮回中得到升华。因此,从印度考察回来的朋友说,虽然印度基础设施不够好,很多人的经济条件也极其有限,但是都能遵守秩序、文明排队,公共场合很少看到打架斗殴、高声喧哗的,小偷也不多见,治安比非洲、南美国家好很多。
印度教信徒世界分布,来源:M Tracy Hunter/维基
值得一提的是,胡适、陈寅恪和季羡林都认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神猴形象,很可能来自印度教信奉的史诗经典《罗摩衍那》。在这部史诗中,阿逾陀国有一位王子罗摩,其妻悉多被楞伽城魔头罗波那劫走,罗摩在寻妻途中帮助猴王即位,猴王遂派大将哈奴曼(Hanuman)助其寻妻。哈奴曼腾云驾雾、勇敢机敏,火烧楞伽宫,最终救出了悉多。孙悟空的形象颇似哈奴曼。而且,敦煌石窟出土了距今约1300年前的古藏文译本。
印度为何不愿意加入RCEP
印度长期受西方文化熏陶,政治和法律完全沿袭欧美。印度人如果移民到北美或英国,根本不需要思维转换。但是,一般人可能不了解,政治上追随欧美的印度,曾花费几十年时间学习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直到今天,印度宪法还宣称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
与中国情况相似,印度推行计划经济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缓慢。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初,印度GDP年均增长率为3.5%左右,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仅为1%。
1980年代初,当中国大张旗鼓进行改革开放时,印度也进行了小规模的市场化尝试。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印度失去了最重要的外汇资助,不得不向IMF申请贷款,条件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由此,印度进入了大规模市场化改革阶段。
2014年,莫迪率领印度人民党上台,他们没有国大党的历史包袱,敢想敢做,带领印度踏上了市场化快轨道。一方面,莫迪政府废除存在半个多世纪的计划经济部门,打击腐败、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另一方面,修订土地征用法和劳动法,统一商品税和服务税,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2019年5月,莫迪率领印度人民党蝉联执政,将再领导印度五年。可以想见,印度会在市场化道路上继续高更猛进,有望成为一个完全“西式”的民主国家。
自从推行市场改革以来,除个别年份外,印度GDP年增速始终在5%以上运行,2010年一度突破10%。而且,这是在金融危机以后,没有进行大规模经济刺激下取得的。最近5年,印度GDP增速已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GDP增速最快的国家。(当然,也有人质疑印度经济统计数据存在较大水分,认为其经济增长被严重高估了)
1980年以来印度GDP增速,来源:MGM Research
经过几十年市场化,印度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如IT、仿制药、汽车、电影制作、酒店服务等。其中,塔塔咨询IT服务公司年收入超过1100亿美元,是亚洲第一大软件服务公司;塔塔汽车旗下拥有路虎、捷豹等品牌,跻身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行列;宝莱坞超过好莱坞,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在北美和英国位居进口片影响力的首位。
不过,与“一盘棋”的中国不同,印度的地方自治、宗教传统、社会主义和民选政体,都严重制约了其市场化改革的脚步。地方自治让联邦政府不能自行其是,宗教传统要求执政党必须照顾宗教信仰,社会主义使得很多人不能摆脱计划思维,民选政体则决定了执政党必须将选民福利放在重要位置。
就此而言,印度的市场化改革,是在夹缝中艰难取得的。市场化的很多硬件和软件迟迟无法建立,一些“后市场化”现象倒是根深蒂固。比如,印度劳动法律体系庞大复杂,对劳工的保护,据说比欧洲还严密。仅在联邦层面,就有大约44部相关法律,各邦(省)还有200多部,两者加起来接近250部。如此庞大的劳动法律,让外资企业望而却步。
因此,印度推行市场化改革多年,在制造业上始终较为乏力,与中国相比差距明显。制造业发展不起来,劳动力只能呆在农村,无法实现转移和发挥潜力。至今,农村人口仍占印度人口的60%左右。反过来,这又使得农业陷入长期“内卷化”,生产效率低下,无法与现代化农场相提并论。
莫迪政府拒绝签署RECP,就是担心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现代化农场,将印度农业冲击得七零八落。如果农业凋零,不仅将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还会激化农民对印人党的不满,降低其民意支持率。在民选政治下,民意支持率是执政党的生命线。
同时,在制造业领域,印度多为中小企业,根本无法与中国产品竞争;几个有优势的印度制造业巨头,又掌握在大家族手中,具有天然的排外倾向。无论上层还是下层,都会向政府施压,拒绝直面外来竞争。
事实上,从目前印度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额来看,他们也确实赚不到多少便宜。不算印度,RCEP共计15个成员国。2018年至2019年,印度与其中11个成员国的贸易存在逆差。
由此看来,印度拒绝加入RCEP,并不是出于外交战略考虑,而是国内农业和制造业竞争力不足,尚不足以与其他国家一争高下。莫迪政府当然知道,长痛不如短痛,加入RCEP能刺激民族工业崛起,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可是,在民选政治下,谁能承受得起选民倒戈?
只能说,现在的印度还没准备好迎接区域化挑战。它还需要时间,还需要自我调整。
(胡家骏先生为FX168财经网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姓名,谢谢配合。FX168专栏投稿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观察视角,不代表FX168立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