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亿

时间:2019-10-29 11:27: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朱江明:零跑四年一共花了20多亿

入行时不知道造车需要资质,以为造出来到中汽中心检测合格了就可以买,到现在运行着造车新势力中链条最长的企业

企业的风格与创始人的性格一脉相承。

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主流类型:一是互联网人,李斌、李想、何小鹏;二是汽车营销人,付强、戴雷、张海亮;三是工程师,陆群、朱江明、黄希鸣。

三大类型各有各的style,比如工程师人狠话不多,干的往往是互联网人、营销人不敢碰的事儿。中国汽车业到目前为止仅有的两款量产电动跑车都是工程师弄出来的,陆群的前途K50和朱江明的零跑S01。

前途K50

这个行为足以吊打喜欢拿梦想说事儿的友商——你们敢造一辆谁都梦想过但是谁也不知道能卖出去几辆的跑车吗?当然,这可能并不是针对友商,而只是不自觉地延续了工程师跟销售不共戴天的传统。

零跑S01

任性要付出代价,至少是风险。从媒体统计的2019年前9个月造车新势力交强险上牌量来看,两家工程师创始人领导的跑车制造商位列第八和第十,跟前三甲分别差了两个和三个数量级。

零跑S01从6月28号开始交付,经历了7、8、9三个完整月,累计上牌量509辆,7、8、9月分别为71、166、244辆,呈逐月爬升态势,但销量数字仍然小得可怜。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造车新势力创始人里是个特殊的存在,是工程师但与汽车无关,是IT工程师、大华股份主要创始人之一,还曾任杭州摩托罗拉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运营总监、总经理,亲身经历了摩托罗拉死磕诺基亚、然后一起被苹果干掉的时代切换,所以在采访中,他常常会用手机行业的那场革命来类比汽车行业。

互联网、营销人、工程师造车谁更有可能成功?或者如果成功也是个人的成功、与群体标签毫无关系?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首次采访朱江明是2017年11月,坦白说,当时零跑团队给记者的直观感受是对汽车业知之甚少、盲目自信。在随后的报道《让大山走向穆罕默德的造车新势力》中,我们没有过多点评这家新企业,只客观转述了朱江明对公司的介绍和对汽车行业的观点,然后用一个典故和一句“要么改变行业,要么零跑自身需要改变”中表达了当时的感受与判断。

2年后再采访,朱江明承认刚杀入汽车业时“对汽车行业的认知确实非常少,很多事情没有考虑到”,例如不知道汽车生产和销售需要准入资质、对造车的巨额投入估计不足。

不知道行业有准入资质就杀了进来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在朱江明创业过程中是常态,“2000年我进入安防领域的时候,去市场上买摄像头,我连指标都提不出来。2015年我刚想做汽车的时候,真不知道汽车有哪些专业,我去招人,要招哪些人是一抹黑。”

十几年过去,从不知道摄像头指标到把大华做成视频监控和安防行业全球第二,这个过程给了朱江明进入新领域的信心和行为模式——“很多东西不是一定要用国外的技术,而是要搞更多的创新,我们的很多创新都已经成为了全球的一种标准。这个过程让我更有信心,觉得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去做国外一样的东西,特别是人工智能。”

进入汽车业的理由,除了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的“感受到智能电动汽车机会”,另外一点是大华在智能交通、电子设备方面的技术积累和自研软硬件可以应用到汽车上,朱江明认为这一点零跑比许多造车新势力甚至传统车企更有优势。

零跑S01上运用了静脉解锁和人脸识别,前者是全球首次在汽车上运用该技术,后者是大华最擅长的强项——大华曾获得过国际人脸识别公开测试机构LFW测试第一名,领先于Google、Facebook、face++等企业。

两年前汽车商业评论对朱江明和零跑的判断有对也有错,对的是他们确实对汽车业认知不多,错的是忽略了新进入者的学习速度。

从2015年9月开始招聘组建团队,到2015年12月24日正式注册,零跑用不到四年时间实现了第一款车上市交付。朱江明对这个节奏的评价是“不能算慢,也不能算快,是一个适中的车企”。

“要么改变行业,要么零跑自身需要改变”后续都在发生,零跑在改变,反应和频次很快。最近的是S01开始交付后,受到一些供应商产量和质量的约束产能提不起来,零跑果断切换供应商,预计从10月起产能就会有较大提升。用户的反馈也在利用OTA升级去满足。

不变的是朱江明的自信和自傲。2019年整个汽车行业进入寒冬,在行业高峰期加入造车新势力大军的创始人中已经有人直言后悔,也有人撑不下去出让了企业控制权,朱江明对已经开卖3个月但销量数字惨淡的首款产品仍信心爆棚。

“这款车的目标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持续地能够卖到5年、10年,甚至20年,类似于凯美瑞等。不断每年改款,两年、三年大改款,或者说五六年的更新换代。我相信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多的竞争对手来跟进这个车型,这也是一个好处,所以这款车是未来可期的。我们也在不断提升它的品质,接近国外的一些像丰田86等这样的经典车型,这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

这种强烈的信心不只是对一款车型,还对零跑和造车新势力群体,“我觉得新势力不是没有机会,是有机会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做,这是一场长跑,你要有这样的一种胆略。比如,零跑今年可能也就是卖几千台,但是大众的纯电动也可能就卖这几千台,丰田也就卖这么多,是不是?”

这股信心还扩大到了整个电动车、整个中国,“我们很有信心在电动车这个领域去深耕。我们不要去硅谷设研发中心,不要去慕尼黑设研发中心,我们中国的工程师足够优秀,特别是在电子、智能化、控制这些领域的技术,是远远超过一些美国的公司。”

“中国的技术和国外,目前是平起平坐的,只是说创新能力或者想法会少一点,但是更多的应用,中国的能力绝对是不差的。”这种心理强势或许是在某个领域做到全球第二带来的。

其中一个底气在于资金。零跑两轮Pre-A、A轮分别融资4亿元、25亿元、11.2亿元,累计融资约40亿元,正在进行B轮融资。

融资额相比头部造车新势力并不高,零跑强在资金效率。“加上建工厂的10多亿,零跑到现在一共花了20多亿。”朱江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个数字只是头部友商的1/10。

朱江明专访的其他重要信息见采访实录节选。

关于销量

朱江明:零跑S01是在7月份开始交付的,在整个交付的过程当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受到我们一些供应商的产量和质量各个方面的约束,所以我们的产能一直没有提上来。我相信从10月份开始,通过一些供应商的切换,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

这既是一个坏事,也是一个好事,好事是什么?前期我们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些改善的意见建议,我们通过这两三个月从软件和功能方面跟上来,刚刚这一周我们也做了一个OTA,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成熟,所以我说这既是一个坏事,也是一个好事。未来的话,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销量能够稳定的往上增长。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这款车是没有2B端的业务,纯粹是2C端的,说明我们的量就代表C端用户对我们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是真实的数据。

第三点,我们的模式决定了我们没有做经销商压库,我们的模式是以地区为单位的城市合作伙伴,做整一个区域的布局,来进行销售和推广。我们不压库,我们的展示中心只有少量车,完全是以销定产的模式。

我们不去追求某一个月的数量如何地好看,而是着重于我们如何有稳固的增长。今天我也在会上讲了,这款车的目标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零跑S01持续地能够卖到5年、10年,甚至20年,类似于凯美瑞等。不断每年改款,两年、三年大改款,或者说五六年的更新换代。

我相信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S01这款车型,不会有太多的竞争对手来跟进这个车型,这也是一个好处,所以这款车是未来可期的。我们也在不断提升它的品质,接近国外的一些像丰田86等这样的经典车型,这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

这款车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或者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是会有它的市场。我始终坚信,中国汽车市场会往两个方向去发展,一是前期买了一些比较小的A级车或者更小的A0车的用户,他的家庭需要拓展第二辆车,那可能就是B级车或者大一点的车,这是消费升级。

还有一类用户,家里已经有一辆B级车,或者是一辆大型的SUV,买第二辆车的话会去考虑小巧一点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的A0级的市场或者A00级的市场,未来还是有前景的。

我们今年比原来的预期是要慢一些,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实际上零跑是在运行一条链路最长的一条造车企业,比蔚来以及其他几家更长,蔚来还有动力总成、工厂,相对还长一点。我们比他们还增加了中控大屏、大灯以及里面的整车控制器、车门控制器等等,所有和电相关的东西全部是我们自己研发的,这增大了链条的长度。

任何一个东西如果说没有研发完善,你都不能出整车,当然不可能交付。我们的公司是2015年9月份刚开始招人,真正的公司注册日期是2015年12月24号,才真正开始运作零跑,4年左右,我们就开始了整车的销售,我觉得我们不能算慢,也不能算快,是一个适中的车企。

关于工厂

朱江明:我们原来一直规划在金华建工厂,因为由于资质的原因,金华的工厂更多以零部件的形式出现,包括我们的动力总成的车间。今天在小展厅给大家展示的所有零部件,和动力总成电池相关的都是在金华工厂生产的,那些传感器(雷达、一体化的交互车机、仪表等电子零部件)是在我们旁边不远的富阳工厂,那是我们大华的工厂,大华电子工厂占地500亩,有将近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非常现代化。

金华工厂除了核心零部件以外,我们也规划了冲、焊、涂、总四个车间,现在是冲压、焊装、涂装在那里制造,最终的总装是和长江合作,在杭州的长江汽车工厂进行总装。

我相信我们的工厂,从现代化、自动化到厂房整个设计等各个方面,在业内都有它独具一格的优势,我想再等一段时间也邀请媒体去我们工厂看看。

如何在市场寒冬活下去?

朱江明:十年前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和今天汽车市场中电动车的占有率是差不多的。可能今天电动车的占有率比十年前智能手机的占有率还略高一点。

你去看2009年,苹果可能才刚刚推出带触屏的手机,大家更多用的是像摩托罗拉“刀锋”这样的手机,那时候还是按键的,不是触屏的。那时候的手机是换电池的,是镍氢为主,要用完了才能充;而且原来按键用惯了,用触屏肯定不习惯。十年前的智能手机和今天的电动车是一样的。

我想未来的电动车,不一定就是现在的大众或现在的丰田。因为中国很多企业,它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积累,一些新的想法,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都是超越这些传统的车企,类似于当年的苹果超过诺基亚一样。

我觉得新势力不是没有机会,是有机会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做,这是一场长跑,你要有这样的一种胆略。比如,零跑今年可能也就是卖几千台,但是大众纯电动也可能就卖这几千台,丰田也就卖这么多,是不是?

星火可以燎原,积少成多。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断去积蓄自己的能量,去夯实你的技术基础,你的产品是过硬的,是越来越被用户接受的,那我相信总有成功的一天。

从开始做零跑到现在,对汽车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朱江明:那个时候的认知,对汽车行业的认知确实非常少,很多事情没有考虑到。比如说牌照的问题,肯定是没有考虑到的。因为我们是电子安防行业起家,以为最多就是像公安部检测一样,到中汽中心检测完了,合格了就可以卖了。没想到还有存在工厂都不能建的问题,还需要许可,这些是我们原来是考虑不足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巨额的投入,我觉得这是我们早期所没有太多去考虑的。当然,目前会面临比如说融资的问题,将来市场的问题,那我觉得这都是暂时的,首先要相信我的产品一定要做好,至少我的产品是让大家所满意的、所喜欢的,因为是2C的市场,总会有市场。

你有了市场,总会有人投资,总会有希望。同时我觉得我们未来要更聚焦。将来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就是做四款车,也不增加新的车,就是我们的三个平台。

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已经开始卖的S01,还有明年一季度进入市场的是T03,是A00级的类似于长城欧拉的这样一个尺寸的车,我们也是比较期待有一个好的市场表现,因为那款车的整个设计、质感各个方面都对标现在的Smart 、mini这样一类车的水平。还有后面就是我们C平台的两款车,是B级的SUV和轿车。

我们未来就是围绕这四款车,如何把它们做好、做精、做专,得到用户的认同。还有就是我们核心的零部件,我们去发扬光大,除了我们自己,也可以共享给合作伙伴。

上一篇: 原创杜锋与林书豪在《我爱打篮球》指导风格...

下一篇: 女子晾被单时发现楼上滴水,抬头一看哭笑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