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普林斯顿女神颜宁:做自己,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时间:2019-10-29 00:10: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不将就、不作妥协、不被裹挟,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作者:武小五(富书签约作者)
生活最好的样子
就是做自己
10月11日,中国著名科学家、普林斯顿终身教授颜宁接受《人物》杂志的专访,谈起了自己在清华任教的往事,也直面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
在访谈中,颜宁一如既往地坦率、真实,她并不避讳自己远走普林斯顿的初衷,更是畅谈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旨趣。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她从内到外流露出的自信、从容、洒脱和通透。
一个活得高级的女人,不仅能够独立自主,而且拥有知进退,明荣辱,云淡风轻,恬然明快。
周国平曾说:“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生活。”
正是因为听从自己内心,坚持做自己,颜宁才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满意和幸福。
从著名才女到科学大师,从清华学术明星到普林斯顿的终身教授,颜宁在荣誉加身时,头脑清醒,在陷入争议漩涡时,同样处变不惊。
她的人生再次向我们证明:生活最好的样子,就是做自己;做自己,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不被裹挟
活得自在
林语堂曾说过:“我们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
做自己是一种人生选择,体现出一个人的胆量和气魄。选择做自己的人,不盲目从众、不随波逐流、不被外界裹挟,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活得开心自在。
颜宁无疑是一个不愿意被外界裹挟的人。
当有的科学家在做出一些成就后就去开公司挣钱,她不干,她的理由是:“那我搞公司我又做不成Steven Jobs(史蒂芬·乔布斯)。”
她爱玩微博,有两个微博号,加起来近80万粉丝,这是她在科研之余消遣、娱乐的途径,但真要让她去经营微博,她也不干,理由也很简单:
我不是为名为利,为让别人怎么样,是为了让我自己开心,如果我被裹挟的话,那怎么能开心呢,我这人那么贪图自在,如果因为玩微博反而失掉了自在,我怎么可能接着玩呢。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坚持做自己的人就像颜宁这样,不会为了所谓世俗的利益而被裹挟其中,让自己不得开心颜。
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在她的书《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她打的去深圳新闻网做培训,司机师傅问她到那里做什么,是不是记者。她说不是,是去做培训。司机一听很感兴趣,问她一个月接多少课,她告诉他不多。
对方挺遗憾地说为什么不多接呢,她说她不想,自己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享受生活,她不想让自己太忙碌。
司机点头赞同,说钱是赚不完的,她回应说人一生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为什么要让自己忙到不可承受的地步。
萧秋水成为自由职业者后,平均每月一次旅行,除了线上线下开展培训外,她总是拿出时间安心地读书、写书。
她坦言自己想活得简单、纯粹一点,不贪婪、不乞求,不想一直活在商业交换里。
贾平凹说:“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不愿将就、不作妥协、不被裹挟,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享受孤独
活得随性
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他若无法享受孤独,就不会喜爱自由,因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当然,孤独不是一味地离群索居、与世隔绝,而是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关注,听从内心的感受,主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
颜宁在访谈中坦言,她看起来是个热热闹闹的人,但在生活中其实不合群,她不喜欢有很多人,她怕吵、怕闹、怕人多。
她的时间安排与众不同,她说从晚饭后一直到凌晨三四点,这都是她自己的时间,这个时间她其实可以非常全神贯注不受打扰地做自己科研上的事情。
她还说,当一个人全神贯注的时候,哪有心思去说自己现在是不是觉得孤独啊。颜宁非但不觉得孤独,反而享受孤独的时光,因而过得随性、简单。
然而有的人总是害怕孤独,热衷于社交应酬,喜欢在人群里寻找存在感。其实,慢慢地他们会找不到自己。
爱因斯坦说:“孤独对年轻人而言是痛苦的,但对成熟的人而言却可以是愉快的。”
耐得住寂寞、享受孤独的人,更懂得自己内心需要什么,因而更能活出自我。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在从腾讯副总裁离职之后,开始把大量时间放在写作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要从这么重要、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离开,实在太可惜了。
然而吴军不这样认为,他在自己的著作《见识》中是这样解释的:
在腾讯高管的位置上,自己能够做的,换了别人,也有许多人可以做,但是从事写作,把自己独特的知识,思考分享给别人,帮助别人,这件事,除了他自己,别人都无法替代。
因此,吴军选择享受孤独,将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地方,做只有自己能做,而且更值得做的事情。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人的强大,除了自信,坚持,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学会享受孤独。孤独看起来是一个人独处,实则是自己与自己的沟通。‘孤独’另一个名字也叫‘找自己’。”
只有找到自己,才能做自己,干自己喜欢的事,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拥有钝感
活得从容
当《人物》记者问,和10年前相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颜宁坦言,10年前她刚独立领导实验室两年,其实心里面还是很渴望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当时她是经常顶着清华最年轻教授的称呼,还是有压力的。
那么到了现在,她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认同这件事情,对于外界不再那么敏感。她变得更自信了,也更从容一些。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与10年前相比,颜宁拥有了钝感力,对他人的看法不再那么敏感。
“钝感力”这个概念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原创,钝感力的五项铁律之一就是“坦然面对他人的流言蜚语”。
用莎士比亚的话说就是:“倾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
拥有钝感力的人不会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放弃自己的追求,因而才能真正活出自我,活得从容。
郑渊洁就是这样一个活出自我、活得从容的人。
那是1986年,《童话大王》问世的第二年夏天,郑渊洁到庐山参加会议。
有一位趾高气扬的大学教授,可能是认为郑渊洁没有上过大学,在当天出席会议的几十个人中,他的文化程度最低,于是打着官腔当众嘲笑:
“咱们这儿有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想独自写一本月刊,如果他能够写两年,我就把名字倒着写。”
虽然被人当众羞辱,弄得灰头土脸,但是郑渊洁并没有与对方争辩,而是默默地发誓,我要写给你看。
他将憋着的怒气,化作创作的勇气,隐居家里,潜心写作,尽力支撑《童话大王》月刊,让这本杂志的发行量逐渐攀升。到第三年,《童话大王》月刊印数就突破了100万册。
有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渊洁感慨地说,无论别人的嘲笑如何让自己尴尬,不管过去的遭遇怎样令人心灵痛苦,最终讽刺与挫折,都是宝贵的财富。
正是因为颜宁和郑渊洁拥有钝感力,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才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他们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做自己心中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做自己
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做自己”,体现的是一种独立型人格。与独立型人格相对应的是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为了获得周围人的喜欢,而不敢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去迎合他人。从迎合他人的过程中,来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从而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
喜欢取悦别人的人往往内心是最脆弱的,而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人内心才最有力量。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人生如旅,匆匆百年,何必活得太纠结、太拧巴、太委屈自己。
虽然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颜宁第二,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作者简介:武小五,富书签约作者,富书主笔,身处滨海小城,心观大千世界;干着严肃的工作,写点轻松的文字,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ID:kolfrc),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