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还有这种操作?这所大学没专业!没讲座!没教室!却是全球学生都想进世界名校
时间:2019-11-05 10:23: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麻省理工学院将在一年内启动一个非盈利的、以住宅为研究的大学,供本科生学习。最重要的是:这所大学没有专业!没有讲座!没教室!”当美国理工院校巨擘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宣布学校近十年来最大的教育改革计划的时候,并没有让关注这所学校的人感到惊讶,因为这太符合这所学校敢于创新、不走寻常路的风格。
虽然业内人士都能理解这次改革的动议,但是依然有不少国际学生,尤其是想在将来申请麻省理工的学生对于此次改革报以观望的态度,怎么改?改什么?这一连串的疑问让这个目前只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更显神秘。
01
传承式的改革
其实这并不是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的首次教育改革,早在1950年,为了平衡文理科的发展,也为了适应战后美国大学学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该校成立了以斯隆商学院为代表的文科二级学院,首次打破建校100年来理工科“一家独大”的局面。
如果说这次改革只是奠定了麻省理工学院综合性理工院校的地位,那么2006年的改革,对于该校来说可谓意义深远,因为它首次触及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领域。在该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正式公布了改革计划,该计划依据的是本科教育通识特别小组自1998年启动的,对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使命和核心课程进行综合审议之后得出的长达158页的最终报告,该报告建议本科课程应该在严格与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建议麻省理工学院加强科学、数学、工程学以及人文科学、艺术与社会科学的要求与实力,并同时增加本科生的国际教育经验。
“麻省理工学院拥有创新的良好制度传统。该特别小组所提出的改变核心课程,创造性地反映了科学、技术与我们周遭的世界的变化,并将确保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培养世界所需要的领袖人物。”时任麻省理工学院院长的苏珊·霍克菲尔德在一份附加声明中很好地阐述了此次学校改革的内涵。尽管绝大部分人都对该校的改革计划表示赞同,但还是有个别人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旧有模式已经培养了很多科学人才,这说明持续了数十年的模式是正确合理的,那么为何还要调整这一模式?面对他们对于调整之后对于学校未来发展的质疑,苏珊·霍克菲尔德却并不担心,她首先承认麻省理工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学科调整之后的50多年来,无论从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也肯定了该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但同时她又强调21世纪的人才是更加多元化的,而且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培养也在21世纪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更是成为重中之重,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是麻省理工学院前进的动力,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让未来学生学习作为新科学、数学与工程学所必需的一部分的8门课程,其中3门——单变量微积分学、多变量微积分学、经典力学——继续如过去,但其他5门将从非常细微但兼顾地规定了由6个基础技术种类——化学科学、计算与工程学、生命科学、数学、物理科学、基于项目的经验——所组织成的学科群中进行筛选。学生将从这6大种类中至少选学一门。
02
壹概念化学校
如今,距离此次改革已经过去10年,麻省理工学院再一次走到改革的十字路口,虽然目前这所无边界的新学校还在概念阶段,但是作为倡导者的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已经对这所全新的学校有了一个总体框架,她认为这所学校应该和学位无关,它是在“学位制度”之外的独立个体,选择来这所新学校就读的学生,可以在一个神奇的空间里人们可以看到某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
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个关口公布改革计划,是因为校方认为大学本身就应该通过不断自我更新实现进步,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2006年的那次改革到现在,教育模式和课程理念又有了全新的变化,尤其是在线课程和网络教学带来的“教育无边界化”的冲击,更是让很多东西显得落伍,学科和技术界限的被打破,很自然会促使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去探索一些新的事物。此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的灵活性,它虽然也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虽然也需要通过分组来完成项目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前提都是非功利化的,学校认为不和学位挂钩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抛掉一切杂念,将所有精力都放在项目研究方面,这样也能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看似略显缥缈的“概念化学校”其实并非空想,也不是脑筋一热的冲动之举,它的灵感就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本身,具体而言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作为改革倡导者的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通过对这个实验室教学过程数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它的跨学科教育是独特的,给学生的自主权更大,但依然没有脱离“学位制度”这个根本,而且课程结构也没有完全脱离现有的模式,所以她将在“概念化学校”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学习课程。
在我们的印象中,麻省理工学院是怪咖和疯子云集的地方,但其实只要你细心研究就会发现,他们疯狂的背后其实都是理性的思维,而学校的教育改革也并非离经叛道之举,因为诸如“致力于研究基础科学,但应在把研究、学习和行动整合成一体的新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刺激性的和有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等理念早就被写入了学校战略规划当中。